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复戡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一九,上海,国画朱复戡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复戡 - 绘画生涯
朱复戡的绘画,仅就《朱复戡金石书画选》观之,人物画有《关羽》、《锺馗》、《李清照》等,山水画有《泰山云步桥》、《双烛峰》、《西海群峰》等,花鸟画有《牡丹》、《荷》、《梅》、《秋菊》等,禽兽有《鸡》、《鹏�{》、《鹤》、《相马图》、《熊猫》等,题材广泛,意境深邃。写意或兼工带写的作品中,写实的形体与写意的神采相互交融,取西画之长,不失为道地的民族形式的中国画创作。马公愚评价他的国画之“独癖蹊径”,在于以篆书线条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各种体材,“高古雄丽,冠绝前人”。
在每幅画上都作一首相关内容的诗题字,以诗配画,富于内涵,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朱先生与刘海粟早年结为挚友,两人先后旅法归来,朱先生应聘为上海美专教授,讲授金石书画。刘海粟主张贯古通今,融会中外;朱先生尤致力于弘扬民族艺术传统,上海美专是建于民国初年富于开创精神的学校,引进西方绘画,也造就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好国画家、书法家、金石家,朱先生等教授的影响极大。 1974年作七绝《题孙育孺画水墨牡丹》,诗后有一段附记:“济宁孙育孺,余执教美专学生,与来楚生、黄若舟同班,忽将五十年矣。今楚生充上海画院画师,育孺任中央艺院教授,若舟任上海师大教授,学得其用,皆有成就,甚欣慰也。 七十年代末,西泠印社举行建社七十五周年社庆,印坛名家在杭州雅集。又得与几位美专同仁相聚,分别多年,一旦重会,格外欣喜。适为方介堪寿辰,朱先生赋诗致贺: 昔共美专执教鞭,忽然五十有三年。西泠重见逢华诞,耄耋延开诗百篇。《寿方介堪八十》 见故人,思华年,引起对往昔深情的回忆。 马孟容是美专教授中才华横溢的花鸟画家,为他的一幅画,朱自清写出《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一文。他与朱先生友善,谈起有个弟弟马公愚,学业有成,从永嘉故里初到上海,意欲请作帮助。 1971年,朱先生作《悼马公愚》诗序有云:“永嘉马公愚,字冷翁,与其兄孟容,禀承家学,皆以书画斐声浙瓯。冷翁尤工篆刻,力追秦汉……所作各体书并与刻画,冠绝一时。1925年间,先后来上海,时我与孟容同执教美专,一日引冷翁来,拟在沪问世,嘱为提携。遂时过访,相互切磋,纵谈古今,所见略同。” 朱先生晚年与刘海粟友情益深,还有济南黑白龙、上海黄若舟等美专学生过从较密。至此,美专师生在世者,已寥若晨星。
朱复戡 - 篆刻生涯
朱复戡先生,一生的篆刻作品难以胜数,尚存印拓近两千张。传世的篆刻集,早年的有《静龛印集》,中年的有《复戡印集》(为缪城汪统刻),晚年的有《朱复戡篆刻》。朱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早年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两人都是诸艺兼擅博通该洽的大师,吴昌硕直到四十五岁之后,作篆刻方蜕变成熟;朱先生十六七岁便发表篆刻、出版字帖。吴昌硕多番推崇奖掖过他,介绍他参加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推荐出版了《静龛印集》,自此一生遨游于艺术殿堂的最上层。 商务印书馆出版《静龛印集》,先生二十五岁,是一部早期代表作,其中有些印尚沿袭明清印风,但也已注目于战国和秦汉遗迹,开始作古玺、拟汉印。《为��城汪氏刻百钮专集》,完成于五十岁那年,是一部中年时的力作。一部在印坛上崛起高标典范之作。1986年亲自审定出版《朱复戡篆刻》,以中晚期作品为主,也编入一部分早年之作。可据以探究其篆刻创作发展概况。先生还用笔写印,留下大量作品,在他故后,徐葳夫人汇集遗作,主持编辑出版《朱复戡篆印墨迹》,亦逼近印蜕,足以并列共赏。另外未付梓者,遗作尚多。从这些作品,可以见其学养,见其睿智、胸襟,隐含着他心灵的颤动。也有生活经历的痕迹。 先生暮岁检阅以往作品,在一本手拓篆刻集序言中写道:“早期不够成熟,中期精湛不足,晚期苍劲有余。”在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一向以不断否定自我追求提高,终得苍劲浑朴炉火纯青。在两方为汪统刻制的拟古玺边跋上他申明:“混列簋斋《印举》,亦当巨玺,杰出。”“假令簋斋见此,必以为金村出土三代物也”出语极其自信。 一部《静龛印集》可以窥见这位少年艺术家的踪影。标志他早年的艺术水平。 少作“梅墟草堂”及边款《梅墟草堂(读书图)》,款属“壬戌夏百行自刻。”原在《静龛印集》中,后编入《朱复戡篆刻》。梅墟草堂是朱先生早年书斋,堂中读书人正是先生自己。在鄞县梅墟山乡,似在读书,又如静坐遐想。富于古典味的画面,看来正在研读传统的经史文集。是他青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缩影。地灵出才人,梅墟特定的人文环境哺育大师成长。壬戌为1922年,先生已从震旦大学毕业,却最为重视传统文化。指导他读书做学问和临帖学书的老师是张蹇叟老人。悉心培育这位后生,一再要求他用功读书,曾经写道:“多读书,自然有豁然贯通之日……,汝譬如小儿学步之人,老夫为汝引路,然后前途光明,不入黑暗”。早年即奠定了坚实的学养基础,他深为自信地倡扬:“刻印刻什么?学问而已”。他的篆刻作品承载渊博学识与书法功力、才华、睿智。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一印,作于弱冠之年。静坐者,正潜心思考。学养与博闻巧思相凝聚,构建浓郁的审美情趣,塑造了作品的厚度、深度。静龛以弱龄刻印,直登作者之堂。上海言刻印者,交推吴氏昌硕,其人年已八十,静龛适年十八耳,造诣已浸逼昌硕,时有突过之者。顷日为余刻石数方,客有持示昌硕,阳(佯)赞其能,思以绐之者,昌硕不能遽别,遂致逊词,客相引而笑。静龛天才绝伦,异时成就,殊未有涯矣。至今保存下来的一张当年张蹇叟为他拟定的篆刻润单,计价高于吴昌硕,在高手如林的大上海,气派独出,技艺精绝,“争胜印人”。 先生篆刻,得力于《石鼓》,也得力于秦刻、秦诏。“秦诏铜量之楼”是一方自用印,印款为缩刻一世、二世诏版。他曾经说:“出土诏版很多,书法优劣可鉴,将好字挑出来,集中写一诏版,则是源于诏版,复高于诏版”。如此摹古,实为创作。先生早年即有“诏版专家”之誉,缘于善学,更因善用。参差错落的诏版特色,显见于他的各体书法,也见于篆刻作品。借鉴古刻,突显个性,形成独到艺术特色。在先生小篆印作品中,之取法于秦代诏版,实甚显著。得力于商周金文。是先生篆刻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说:“(听了缶老提示,)我把《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背得滚瓜烂熟,又把《石鼓》、诏版朝夕临摹,有此基础再上溯三代金文”(《怀念吴昌老》、《书法》1984.5),从而神往远古,倾注于青铜文化,在拟古玺的领域里,拓开新天地。在他的多种体式的作品中,其拟玺之作,尤其别具风采,为世所重,沙孟海先生作评价曰:“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 先生早年曾经模拟多种书风,稍后,行草书得力于二王,大篆承袭三代,小篆承秦汉。对篆书之精熟,正直接有益于他的篆刻。 个性强烈的拟古玺作品,形式上取法商周古玺,用字与他风貌独出的金文书法相近,成就了作品的独特精神。马国权《近代印人传》中对朱先生作品评价曰:“金文喜作商末周初之体,气势雄劲,凝重浑穆,每以增点填实及加重捺刀之法调节字之重心,或将笔画改正为斜,变直成曲,易方为圆,而挪移偏旁,变正为反,易左右或为上下,亦常用之,非彝铭烂熟胸中,不易为也。而作书之巧于虚实浓淡、收放,妙于长短相间,屈曲绕缭,大阖大开。虽至耄耋之年,仍气吞斗牛,阴刚之气慑人心魄,揆诸历代书法大家,亦不多见。”其篆刻美学主张,一如对于书法,笔写的字与刀子镌刻的字具有共同的精神品格。 造谐精深的书法家作篆刻,必然注重书写效果,重印文布局精到的安排,挥刀镌刻,只是表现手段。刻印一生,到晚年有印文曰“挥将寸铁刀如笔”,刻字上石,将篆刻刀视为“铁笔”,以刀代笔,“有刀如笔”,似在印石上写字,写出生动的富有感情的线,写出婀娜多姿变化不穷的字形,写出磅礴浑穆的气势。 精通古文字学是作篆刻的前提。朱先生从蒙学之年着意练字,他的述艺作古风《白头吟》,开篇写道:“我本江南一布衣,自幼爱好金石刻(后改为‘书画刻’。)闻之先辈谆谆言,刻石先须通字学(后改‘书刻先须通金石’)。埋头苦读许慎书,象形会意细咀嚼。”“先须通字学”,一个“通”字,谓深究,谓精研,谓博通,深有分量。由许氏《说文》入手,弄通六书,证古文字之演变,对于古代文字,以致将《说文解字》的九千三百多字,“连首带尾腹中纳”。在刻印之初,力攻这种扎实的基础学问。所作篆书和篆刻文字结字精确审慎,经得住文字学准则的检验,作篆刻印同时,尤重古代文字研究,解决了古玺印用字的诸多难点。 气势磅礴和内涵丰富造就感人的效果。他一方面视篆刻为“小玩艺儿”,可信刀立就。又格外重视这种艺术形式,在方寸天地里极其投入地精心创作,展现智慧,完美的形式,可见其人,可见其心,博大的襟怀,铸就璀灿的篆刻艺术作品。 学识融入篆刻,虽方寸天地,却容量醇厚,品位至高,就印文论,大凡吉语印多词语讲究,意蕴深邃,余味隽永,发人深思。 “我得无诤三味,人中最为第一”,亦印文、佛像和楷书铭文相互结合之作。这类作品,图文相辅,更见书、画、刻的功能。是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富于创造性的表现形式。 多字边款为先生之所长,如缩刻《石鼓》全文、缩刻秦代二诏,皆工程浩繁,喜欢在边款上做文章,边款重于印文,起自于先生早年,以此大大扩展了印章边款的容量,丰富了边款的形式、内容,显见书法功力。较之印文,他甚至花费更大精力镌刻款识。 苍劲浑朴,雄强茂穆,气派博大是朱派篆刻总的风貌,如“猛士如云唱大风”一般的气势,充沛的生命活力,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感染力,震撼力。此外作品中也不乏娟秀工稳之作,具有另一番审美品位。 《静龛印集》为早年印风作结。古玺“沪战劳军文物”作于三十八岁那年。 “ ��城汪氏忒翁之玺”,作于五十岁时,标志着个性印风的形成。与他晚年拟玺作品面目接近。较之他的书法,篆刻风格定形较早。 大气磅礴 先生治艺,讲究气派,乃个性气质使然,见于他的书法,也见于所作篆刻,表现在拟古玺,也显现于拟汉印。和谐统一 以诸体篆书字刻印,皆笔势谐调一致,体势统一,绝无相悖之处,先生作印,最重于此。他谙熟六书,结字繁复多变,得心应手为之。
上一篇:芭芭拉・基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