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老人说的“牛不吃田,马不吃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都是,庄稼,牲畜农村老人说的“牛不吃田,马不吃地”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名言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艺术文明礼貌的伟大开拓创新的传承美德,切切实实在在的实话实说而已。它告诉大家牛马天生是劳动人民得力助手,而不是啃天吃地的为人类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动物,教育大家都能理解认识善待它们就太好,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就好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过去,农民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家里有一头耕牛,耕牛不仅仅是财富,更是庄稼地的有功之臣,它可以耕种庄稼,还能够为庄稼提供土肥,最关键的是牛通人性,有灵性,因此在古代有不准杀牛的说法。
从农村老人们的老话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泥土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它们和别的牲畜不一样,永远不会在田地里吃庄稼。那句老话是这么说的:牛不吃田,马不吃地。
小时候经常牵牛,记得当时有个别牛会被戴上笼嘴,而戴笼嘴的牛都是比较嘴馋的牛,它们会在拉犁时走到地头赶紧抓紧时间咬几口草咀嚼,而牵牛的小孩子是拉不动牛的,因此馋嘴的牛会被戴上笼嘴。
不过再馋嘴的牛它都是到了地头才去吃草,印象里从来没有牛故意去吃玉米嫩苗,小麦苗的时候,所以牛是知道农田里那些庄稼不是它们可以嚯嚯的食物,牛不吃田就是这个意思。
马不吃地大家会怎么理解呢,马是个比别的牲畜有洁癖的物种,对于食物也比较挑剔,它们在地里吃草的时候,快到根部的时候它们就放弃了,坚决不吃草根部位,因为草根都是贴着地皮的,而马在地里吃草,从来就不会动到地皮,所以马有不吃地的说法。
农村老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了牲畜的各种生活习性,经过总结才得到了这些老话,这些老话绝对是经验,后人通过老话来了解牛和马的这些习性不会有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牛不吃田,是因为耕地的时候怕吃庄稼给嘴巴上戴了牛笼子(竹子编的)它想吃吃不到[捂脸],我小时候跟着我父亲去耕田,他都让我在前面牵牛,有时候还伸着长长舌头卷玉米叶子吃,马不吃地不好说,没有养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老人说的俗语,都是对日常生活长期观察得来的,可以说这些话都是对不同动物习性的一种总结。
正如俗语中说的“牛不吃田,马不吃地”一样。其实经常和牛马打交道的人,也是十分的容易发现它们这种习性的。
那么,这一句牛不吃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知道在没有发明机器之前,人们耕地无论是春种还是秋收,都是选择用牛来耕种的。牛的力气大是一方面,它们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被当作主要的劳动力来使唤。关键是它们也有灵性,说白了就是听话。
它们不但听话,而且牛是从来不吃人们耕种的庄稼的,这一点其他的动物,是和牛不能相比的。
所谓的牛不吃田,就是说牛是不吃农民种植的庄稼的。即使它在饿,也不会吃地里的田。这就是人们喜欢它们的原因。
古代的时候,可以说牛是最为主要的劳动力之一。民间和官方也都是禁止杀牛吃的。我们都知道的印度,直到目前为止,一样也是不吃牛肉的,而且它们把牛当作最为神圣的动物。
这都是老黄牛给人们树立的高大的形象,人们难以向它们痛下杀手。当然了如今牛起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毕竟我们现在耕地,都是用机器取代了牛的。
马不吃地这也是马的习性之一,民间还有一句话叫做,好马不吃回头草。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马吃草的时候,都是选最高处最新鲜的来吃。若是快要挨到地的那些低矮的草,它们宁可饿着,也是不会吃的。
因为吃这样的草,容易把泥巴给吃到嘴里。
所以,这就是马不吃地的意思。
事实上马更多的时候,在古代是用来打仗的,它们即便是吃草,也是在逼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吃。更多的时候,它们都是吃军粮的。
尤其是汉代的时候,它们吃的东西都是和人一样,甚至比人吃的还要好的。
所以,马就养成了高贵的一种习性。相对比马,牛就要随性的多,就要接地气的多了。所以,民间的人,相对来说更喜欢养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牛不吃田,马不吃地,这些都是俗语。农村老人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俗语,正是因为他们对牛和马的习性比较的了解。
之所以说牛不吃田,是因为牛在地里劳作的时候,他们都是不吃任何的庄稼的,可以说只要是田地里生长中的庄稼,它们都是不会吃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