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变成一个爱学习的人呢?
的人,自己的,兴趣怎样变成一个爱学习的人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保持对事物和问题的好奇心
2.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3.即使没有找到答案也不沮丧,持之以恒的探索
4.没有一个时间比当下更合适学习
5.不要在乎学习有没有用,何时有用。因为学习就像蝴蝶效应,某一天你就明白:当初恰好对视频剪辑感兴趣忽然有一天就成了一名知名博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要对学习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自己的一些陋习。
3.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这样会事半功倍。
4.要多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有远大目标,其次要培养自信心,再要培养学习兴趣,找到学习快乐和成就感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 以考试为目标,孩子就可能被填鸭式学习
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家长给他们报了各类特长班、辅导班,于是放学后,孩子们还要继续进入另一个学习场所,继续被填鸭式灌输各类学习「套路」。
二、 优秀的孩子,恰恰玩得更好、学得更好
研究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其实往往睡得更多、玩得更多、学得更少。一方面,这反应出好学生本身高效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能合理平衡学和玩的孩子,会更加优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正是兴趣的根源之一。当孩子看到能跳炫酷、复杂舞蹈的机器人时,就会主动提出某种假设,并通过各种方式操作它来检验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这种玩具、教具本身的独特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并给孩子提供更多信息和证据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让他们真正学到了新知识!
例如,能自己动起来的机器人,虽然不是动物,却像是有生命一样,不仅能跳舞,还能模仿人类做出还原度极高的动作,这正是「玩中学、学中玩」的重要媒介——让孩子产生好奇,进而愿意主动学习。
只有抵制眼前的诱惑,将精力投入到未来的目标中去,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执行抑制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制力。现在,很多研究发现,总是在玩Pad、看手机或者看电视的小孩,更容易变得缺乏自制力,也更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孩子接触真实的机器人,既能满足他们对于影片、动画中机器人的想象,又能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通过各种感官,了解机器人真正的行为特点,从而达到「边玩边学」。
「小明,该起床了!」
「小明,该读书了!」
「小明,该睡觉了!」
这样的看似言辞重读的机器人,正是通过手机APP设置了起床、洗漱、阅读、娱乐、运动、吃饭、睡觉等作息时间的语音提醒,再辅以正面、积极的称赞等奖励机制——这样,它不仅能陪孩子玩,还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为什么天是蓝色的?」
「为什么玩具会动?」
「为什么我该去睡觉了?」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正是这样的好奇心,能让孩子在看似「愚蠢」的问题中不断学习。如果在让孩子学习新知识时,使用夸张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比如会跳街舞的仿真机器人,比起只会前后移动的笨拙机器人来说,当然会更令孩子欢呼雀跃。人类在婴儿时期需要学习的事物太多,因此只会去注意那些表现得超出常规的事物。而这种选择性注意也逐渐变成了学习的一环。
由此可见,孩子在学习中需要反复的刺激和探索。不管多么新奇的玩具,孩子可能都是三分钟热度,在弄清玩具固有的玩法和模式后就弃之不顾了。但是,当孩子能自己控制机器人抬左腿、转圈等,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他会多次、反复尝试不同命令,观看机器人到底会怎么动——表面上这是在带劲地玩,其实也是在带劲地学。
三、 寓教于乐的教学,轻松潜移默化
寓教于乐能将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这不但能减少厌学情绪,还会因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提高学习效率。
改变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游戏化改造——既有游戏的娱乐程度,又能系统地学到知识。
传统教育系统会把「玩」和「学」分开,学习就是在教室里上课,玩就是操场上跑跳;寓教于乐的产品设计则是把「玩」放到核心,而把「学」的意义藏在孩子通过游戏机制努力练习的过程中。
四、 超好玩的智能教育机器人
目前,市面上有没有能基本满足上述特点:寓教于乐、激发好奇、不断带来惊喜并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边玩边学的教育机器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学习的人,都是上进的人,有目标的人,具有强烈奋斗精神的人,不甘平庸的人。如果你想成为这样子的人,只有把自己先变成爱学习之人,你只有通过学习,努力,才能成为这样子的人,为了梦想稳定心力,勤奋刻苦自励,向人生顶峰出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