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湖北回家过年在家待的憋屈,如何跟父母处理好关系?
父母,自己的,关系从湖北回家过年在家待的憋屈,如何跟父母处理好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湖北回家过年在家待的憋屈,如何跟父母处理好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和父母多沟通,多说说话,毕竟父母年级大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您只要付出一小部分感情父母就很感动了,他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唠叨多了静静的听着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好喝和父母反驳他们会伤心的,有父母在就是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帮忙分担家务,多和父母聊聊天,尝试做一些趣味活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能给了。那是自己投个好胎,父母给不了,别怨父母,自己努力赚钱,想要的自己挣,关系很好处理,你心里知道他们是父母就懂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放假前盼星盼月盼子女归来,归来头3天到7天内宠成宝,之后进入平静期,开始挑毛病、找缺点,嫌起床晚、熬夜、不吃早饭、邋遢、不收拾、不会做家务、贪玩、不好学……如果子女和父母一直都关系紧张的,一般第二周开始会进入争吵模式;关系一般的,可能会在忍耐、沉默以及装蒜中平静度过更长一段时间;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比率,能够较和谐地相处。
所以觉得和父母关系紧张或者一般的朋友,并不一定是你不孝顺,也不是情商低,这不丢人。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原因,让80后、90后和50后、60后似乎永远处在两个维度,沟通起来往往鸡同鸭讲,认识到这点,至少双方的心态都能够平和一些,尤其是子女一方。
用言语进行沟通进而达到双方关系的调和,在这两代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80、90后形容父母是“找茬机中的战斗机”,精确而幽默地反映了典型的“50、60后”中国式家长行为模式。
比如,他们可能误解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擅长的是从细微处入手,把一些你的确是不小心干砸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作为“教你做人”的引子,大概三个拐弯就可以扯到你今后“事业堪忧”、“学业药丸”、“嫁不出去”、“谁敢嫁给你”
如果你敢正面申辩,比如回应她“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啊,我已经知道了,下次不会再犯啦”之类的话,她一定认为这是顶撞,你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说明她刚才的教育还不充分,还得再继续加强一番,于是往后就不是“就事论事”了,而是上纲上线、“翻旧账”,把你以前做不好的事再拿来教育你一番,素质程度低一点的,直接可以把你骂得连祖宗都不认识。
不认识。
我不认为,教育必须通过暴力、强权、甚至是语言暴力、冷暴力来实现。世间教育子女途径千万种,偏偏拥护和支持最落后的那一种途径,要么是脑子有坑,要么是骨头真贱。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持续受到指责、批评的负反馈,而没有恰当的疏导和正反馈的话,人格必然扭曲,内心深处是不可逆的高度自卑和严重缺爱。
父母他们这一代匮乏的信息输入和保守的社会发展背景,导致了他们面对陌生第一反应不是认同和接纳,而是抵抗和排斥,这种保守和封闭也决定了,他们容易抵抗家庭成员的反抗和沟通,因为他们不仅理解不了,也不需要。
需要了解的是,父母寒、暑假对子女挑刺,抛开孩子们的确爱熬夜、睡懒觉这种小事之外,还因为他们的超强的控制欲、极低的情感爆发阈值,决定了他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你当做一个他们宣泄情感的垃圾桶——我知道这么说有点残忍,孩子怎么可能是父母的垃圾桶呢,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只有垃圾桶,才不需要任何的沟通甚至是反抗,就
我要解构的出来的是,如果你是一个90后已经成年的学生,我不建议,也不认为,你可以与你的父母进行任何关于大型内容(三观问题)的沟通和协调,你做不到,也毫无可能,所以请坦然面对。
因为特殊文化社会背景下,他们那一代的关于“家庭成员相处内容的行为模式”已经彻底养成,根深蒂固,他们那一代人中,只有长期保持学习的成长属性,并且有着足够信息输入再综合个人性格的少数人,才有可能理解你的真正想法,包容你的行为, 甚至愿意放下长者的身份与你坦诚沟通,我不相信一个成天挑刺的长辈会具备那种“少数人”的属性。
明白以上,你会坦诚接受与他们进行深刻沟通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建议是:
1)放平心态,坦然面对你们不可调和的矛盾。
你须知,处理不好这层关系不是你的错,你为家庭关系的和睦付出过努力但失败了,你不必因此自责。看似细微,但这种自责和无力感,却可能毁掉一个20多岁年轻人的自信,他以后的人生,都可能笼罩在“我和父母关系紧张,为什么我那么不幸,好悲哀”的阴影之下,所以,你必须要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这种强心理激励,是其
2)敷衍应对,是一种对大部分人都正确,代价极小,但后患无穷的方式,需要配合与他人沟通和一定的宣泄途径使用。
根据我的观察,敷衍应对父母的指责和挑刺,是保持形似和谐关系的代价最小的方法。当他们对你的指责和批评得不到你的反馈,内容和情绪的更新积极性都会下降。敷衍应对的正确做法,不是“一句话不吭”,那样反倒会让他们觉得你油盐不进、更要教育,而是言语上正面肯定他们的指责和批评,并且不和他们正面对抗。
上一篇:我想出一本书,记录普通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大家觉得可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