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理解“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谚语?
毒药,每个人,美食怎么理解“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这句谚语?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很多事也许一开始就注定,躲不开也逃不掉。我们总以为时间会等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弥补缺憾。岂不知一日无常到,方知梦中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有些风景还来不及欣赏便已远去;有些机会还来不及伸手就已消失;有些情感还来不及表达就已相隔天涯。
人生就像吃一碗开水泡馍,你可以抱怨不公平,也可以心平气静地吃完。人生就是这样,在人来人往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时间比你残酷,它总是逼你选择。爱情比你温柔,它总是替你收场。记住的没啥可骄傲,忘记的也没啥可耻,所以,我劝你,不必跟时间较劲,去证明爱,那种爱,年少轻狂,年老荒唐,你在最好的时间里仍有选择幸福的权利,这世界,人群总是南来北往,阳光总是东出西落,挥手告别的时候,请你落落大方。人生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陪你到终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人的美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应该是国外的谚语。它其实说的是价值的主体性。说明人的需要总是带有主观性。人的需要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总是同时伴随着一种主观的意识的反映,是“被意识到的需要”。蔡澜先生有一篇文章讲了几个这样的例子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榴莲了,除了美食就是“毒药”,强烈的爱好或特别的憎恶,并没有中间路线可走。我们闻到榴莲时喜欢得要命,但报纸上有一段港闻,说有六名意大利人,去到旺角花园街,见有群众围着,争先恐后地挤上前,东西没看到,只嗅到一阵毒气,结果六人之中,有五个被榴莲的味道熏得晕倒,此事千真万确,可以寻查。另外我们爱吃的臭豆腐,黄的赤的都不吓人,有些还是漆黑的呢。上面长满像会蠕动的绿苔,发出令人忍受不了的异味,但一经油炸,又是香的了。一般人还嫌炸完味道跑掉,不如蒸的香。杭州有道菜,用的是苋菜的梗,普通苋菜很细,真想不到那种茎会长得像手指般粗,用盐水将它腌得腐烂,皮还是那么硬,但里面的纤维已化为浓浆,吸噬起来,一股臭气攻鼻。用来和臭豆腐一齐蒸,就是名菜“臭味相投”了。好多人受老舍先生的著作影响,对豆汁有强烈的憧憬,真正的去品尝就是馊了。食物就是这样的,一定要大胆尝试,吃过之后,发现又有另一个宝藏待你去发掘。
有句话叫“众口难调”,比如,你怕冷,冬天一定要生炉子。但同住一屋的他怕热,生了炉子他老是出一身汗,出去反而容易感冒。你说,那到底是冷好还是热好?治理天下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单位里就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何况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所以,你不能对每个人都哈气,也不能给每个人都吹风。该哈气的人你对他吹风,他就会觉得你在欺负他;该吹风的人你对他哈气,他也会觉得你莫名其妙。同样道理,强大的人需要这个,弱小的人则需要那个,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天性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情况不一样,需要也不会一样。你用一个尺码的鞋子去套所有人的脚,肯定会激起很多人的不满。
人的一切需要都要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并通过意识来支配人的行为。因此,人的需要不仅具有客观的内容,同时总是烙上了主观的印记。但是,人的需要的主观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有的人将需要和欲望相区分,欲望是需要在主观上的反映,因而是主观范畴,而需要则是反映主体客观状态的客观范畴,一旦客观的需要进入人的主观领域,就转化为主观上意识到了的需要――欲望。需要是客观的,需要的意识是主观的。该问题还有待进步思考。
中国的古人也强调“适性”。尊重每个人的情况,就是尊重彼此。我们要尊重一切存在,无论是人还是万事万物。因为,一切都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来干涉事物,而要让它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特性去生长。这就像浇花,花怎么长是它自己的事,我们该做的,就是在它们需要的时候为它们浇浇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的口味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是不同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个比喻,别人能吃得起这个,你没钱也要吃,就是你的毒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过敏了吧?
上一篇:德国公开赛结束,你认为东京奥运中国男女乒乓球队应是什么阵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