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添丁上灯挂哪里?为什么?
祠堂,藤县,月初添丁上灯挂哪里?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添丁上灯我们这里是挂祠堂的,连续上香一个星期,还要宴请亲戚朋友来吃饭,上灯都是过年后初九那天,到正月十六就圆灯,也要请亲戚来吃饭,就可以把那个灯从祠堂拿回家放好,就可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很开心再次受平台所邀,为您解答这个添丁上灯应该挂于哪里:上灯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尤以客家人为主。“上灯”的风俗始于汉朝,曾在两广地区非常流行,如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岑溪、藤县、容县、富川、桂平等桂东地区及广东省部分地区延续了这种风俗,尤以广西岑溪市举办的“上灯节”最为隆重。每年正月初十,是岑溪一年一度最为盛大隆重的“上灯节”,当地人对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春节。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即生了男孩)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满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挂灯,叫“上老灯”)。
粤语中“上”是“挂起”意,“灯”通“丁”,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其他地区也有一些人在正月十三举行。
上灯、请饮、落灯
在正月初十零时后开始\"上灯\",即是去到当地的神庙及祠堂或者社棚祭拜之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或上厅,意为为祖宗本族类添灯(谐音称添丁)。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谁家最先诞下男孩,这家就被称作“头灯”;谁家最后诞下男孩,就被称为“尾灯”。 “上灯”的日子由整个宗族敲定。在灯进入祠堂时,女人决不能比灯或比男人先到上厅,否则将惹来不好的兆头,惧怕明年生女多;这一习俗古时可能有“重男轻女”的意味,但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思想开化的客家人仍然会遵守;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客家女性的地位境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让人欣喜的是,现在有的客家地区,开始抛弃了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女孩也能像男孩一样,成为上灯活动的主角,女孩的名字也能上族谱。
“上灯”这天,“灯头”要先拜列祖列宗,接着拜长辈,长辈则给“利是”表示祝愿,“灯头”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即请饮。
最后是“落灯”,到了正月十六日,杀鸡敬奉祖宗和社公之后把花灯盏取下,挂回本宗族的祠堂或自家厅堂里,寓意父母已将祈愿告知天神,希望天神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当天也是要请上灯的宾客再喝”落灯“酒,寓意有头有尾,圆圆满满。
如今的新年貌似已经没有小时候热闹,年味越来越淡,而“上灯节”是祖先历代传下之今的风俗文化,是喜庆的时刻,是春节后最重要的探亲访友欢聚一起的好机会,节日的气氛是春节的延续,之后也将各分东西为了生活而忙碌了,也希望各位朋友珍惜这些能陪伴在家人身旁的日子。新的一年,农学天地知识祝大家福星高照,万事如意,合家幸福安康!
知识不到之处,望各亲们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化挂花灯(即上灯)习俗始于明末清初,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粤语中“灯”与“丁”同音,上灯意为“添丁”。以前每当老百姓家里生了男孩,就会在春节元宵或中秋节期间挂花灯,称为“上灯”。习俗仪式包括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也称圆灯)六个环节,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活动。彩灯都是特制的,灯架用竹篾扎架,彩纸作面。彩灯集扎作、编织、民间绘画、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彩灯制作者均为本地巧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说来就话长,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和西南都此习俗,意味着添丁了,古人生育健康的很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等挂灯告诉周边的乡邻算是通知,第二也有告知列祖列宗,告诉其先有了后代也算是祭拜的一种同时寄与一种希望的表达算是祈求先祖可以护佑后辈子孙身体健康,添丁后有挂家门口的也有挂祠堂的。但是两种情况不挂一是族里长辈刚去世,二是家门中出了冤死之人是不可以挂的。三是非原配或者没有名分的子女是不可以挂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家这边没有这样的习俗,估计老一辈的都知道,我们现在对过去的风俗习惯,过年的讲究知道的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对过去繁文缛节感兴趣的也越来越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地习俗不一样,我们重庆这边就挂在堂屋两边,过年就挂,挂一年到头,第二年取下来再把新的灯挂上去,欢欢喜喜过大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