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秋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北京,酒厂,葡萄酒王秋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王秋芳,女,1926年生,汉族,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市食品酿造工业公司技术科长、北京东郊葡萄酒厂厂长、北京酿酒总厂副厂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现任北京酿酒协会名誉会长、北京红星酿酒集团技术顾问。曾负责研制北京二锅头、干红葡萄酒、北京白兰地等工作,并担任北京市科委下达的“红葡萄酒工艺改革的研究”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负责主编轻工业部统编教材《葡萄酒生产工艺》、《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资料汇编》等,教材荣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自编教材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人物简介
曾负责研制北京二锅头、干红葡萄酒、北京白兰地等工作,并担任北京市科委下达的“红葡萄酒工艺改革的研究”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负责主编轻工业部统编教材《葡萄酒生产工艺》、《白兰[1]地、威士忌、伏特加资料汇编》等,教材荣获全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自编教材一等奖等多个奖项。[1]
生平经历
筚路蓝缕开先河
其实,很多从事酒行业的人并不知道,作为酒行业为数不多的知名女性,王秋芳早在解放前就从事化验工作。
1946年,刚刚高中毕业的王秋芳,在老师推荐下加入到北京卫生试验所,从事食品卫生监督和化验工作,工作内容涉及饮用水、食品、调味料及酒类方面的质量检测,从此王秋芳开始了与酒行业的不解之缘。
1949年2月,北京和平解放。同年3月,王秋芳被选调到华北酒类专卖总公司生产处工作,正式接触酒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工作,自此,她在酒行业的工作正式起步。1949年4月,中央税务总局华北酒业专卖总公司首届酒业经营管理会议决定对酒类生产实行专卖,并决定在北京建立一个生产白酒的实验厂。同时对建厂提出了三方面要求:通过实验减少酿酒的用粮问题、减轻酿酒工人的繁重体力劳动、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推进白酒工业的发展。
酒厂筹备工作马上展开,当时23岁的王秋芳入选筹备小组,筹备组的组长是来自革命老区的马少峰。当时的王秋芳是6人筹备小组中唯一的一名女性,也是筹备小组中唯一一个具有与酒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目前她也是当年筹备组中唯一仍热心于酒行业的一名成员。
筹备工作中,厂选址成为重中之重的项目。当时北京刚刚解放,条件落后,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王秋芳等5人就骑着自行车,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郊区,最终选定了京郊八王坟的一个旧厂区,这里曾作过屠宰厂、中美军调小组军需仓库和二八医院。
“还记得那天是1949年5月6日,终于确定了地址,大家非常高兴,在旧厂区一间砖房中支起了一个锅,煮了一锅糊糊汤,大家都吃得很香,累是没法说了,但厂址有了,一块大石头落地了。”王秋芳回忆说。
当时筹备小组完全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新建酒厂。住在屠宰场宰牲畜的圈中,被毒蝎虫蚊咬伤是常有的事;每天必走的建外大街当时是一条坑洼不平未开通的河卵石路;为了购买实验、生产和生活物品,筹备小组就靠着两辆胶轮大马车来回运输,一天要赶几十里路;还要防备残存的敌特的破坏……克服了种种困难,筹备小组从东直门的一个私人小酒精厂接收了该厂的全部药品、玻璃仪器、桌椅等,筹建起了试验厂的研究室。
酿酒厂的各项工作进入正轨后,王秋芳等技术人员开始着手开展二锅头的工艺研究、质量定型、产品评定等多项工作。他们加班加点,8月制曲, 9月下旬出酒,按照国家的要求,如期在10月1日之前完成了酿制新中国成立献礼酒的任务,并在当年实现了年产20吨酒的产量。一个由酿造工艺命名的品牌和新中国第一个酒厂就此诞生。
现在回忆起这段历史,王秋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自豪:“我们厂因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被批准参加新中国成立庆祝大会。记得当时我们是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东南侧,就是现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南门外,并目睹了毛主席宣告u2018新中国成立了u2019的激动时刻。”[1]
亦生亦师求真经
因为承担了酿制国庆献礼酒的工作,北京酿酒厂开始从各单位招聘技术人员,王秋芳后来的同事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毕业生刘震就是此时招聘到北京酿酒厂的。在刘震的帮助下,王秋芳积极学习酿酒行业和化学相关知识,制酒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1949年年底,王秋芳进入果露酒、玫瑰酒研发组,承担果露酒和葡萄酒的生产研究工作。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与深入,王秋芳对专业知识求之若渴,从而萌生了重新上学的念头,她向厂区领导提出深造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也成了王秋芳一生的遗憾。
1952年第一届全国名酒评选正式启动,当时参评的样品完全由北京实验厂研究室负责检测,王秋芳是主要参与者,她参与了名酒评选条件的制定,最后选出全国第一届名酒。正是从此,王秋芳开始接触评酒工作,为后来担任历届评酒会的评委打下了基础,也使王秋芳与八大名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采访中,王秋芳向《华夏酒报》记者讲述了评酒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她讲得那么真切生动,好像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1955年,已调到轻工部工作的王秋芳受上级安排,进入北京葡萄酒厂筹建小组,正式筹办新中国第一个由自己设计、制造、施工的葡萄酒厂。1956年年底,东郊葡萄酒厂正式竣工,在朱梅工程师领导下,酒厂开始了葡萄酒生产技术、工艺研发和生产制定工作。由于王秋芳参与了建厂并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在东郊葡萄酒厂开产后,被任命为东郊葡萄酒厂技术员,负责该厂生产的全面技术工作。
担任技术员期间,王秋芳经常到国内其他酒厂学习调研,极大地提高了业务能力。尤其是率队赴山东烟台学习期间,王秋芳向陈朴先同志学习了先进的葡萄酒生产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了葡萄酒相关技术知识。
1963年,王秋芳担任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葡萄酒评委,并参加了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葡萄酒评酒。1984年,作为葡萄酒和果露酒评选组专家组组长,王秋芳参加第四届轻工业部质量大赛。1985年,王秋芳参加第四届全国葡萄酒和果露酒评比,担任评比专家业务组组长,她负责评委培训、考核及产品评比工作,培训了一批评酒专家。
为了扩大东郊葡萄酒厂的发展规模,具有丰富的葡萄酒酿造经验的王秋芳被任命为东郊葡萄酒厂厂长职务,全面负责酒厂的生产经营和生产技术。担任厂长后,王秋芳殚精竭虑,既是厂里领导,也是技术人员,为促进北京及周边地区葡萄酒和果露酒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王秋芳被下放劳动。繁重的劳动让她很是吃不消,但王秋芳并没有气馁,而是悉心学习操作技术。劳动之余仍热心与工人研究生产中应该改进的地方,和工人相处得非常融洽。王秋芳非常珍惜这个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机会,在六年零八个月的下放劳动中,王秋芳已经学会使用酒厂的所有机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王秋芳的生产和管理经验都有了大幅提高。她从一线员工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细致的经验,也赢得了员工的尊敬,为后来恢复工作通过部级鉴定,产品质量达到法国白兰地V.S.O.P.级水平,全国鉴评获金标奖。
上一篇:孙培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