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时候的人都大多活不到60岁?
寿命,条件,医疗为什么古时候的人都大多活不到60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古时候的人都大多活不到60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是在任何时期,人类的寿命都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比如空气、水、饮食、长寿基因、表观遗传、医疗科技、生活状态和方式、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等。既有客观的、外部因素影响,也有主观的、内部因素的限制。
古时候,人类寿命都比较短,往往不超过六十岁,其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条件、环境条件、医疗科技水平等不足导致的。
大致看一下建国前后到现在的人均寿命,就略知一二。
有关资料介绍,1949年人均寿命是35岁;1964年,人均寿命是64岁;1982年,人均寿命是68岁;2000年,人均寿命是71.4岁;2015年,我国人均寿命是76.4岁,而北京、上海户籍居民的人均寿命已经到了82岁,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建国初期,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不足,生活基本资料得不到保障,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特别是建国前,连年的战争与自然灾害,致使人类平均寿命仅仅保持在35岁。
第一,医疗条件差,致使许多未成年人因为疾病死亡,大大影响了人类平均寿命。
第二,自然灾害与战争导致了人类非正常死亡,致使许多成年人不是自然死亡。
这也是几千年奴隶、封建社会时期,人均寿命不高的根本原因。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农耕时期,由于制度的原因,处在社会底层的大部分人口,生活的基本资料不足,吃不饱最终被饿死或者因饿致病而死是大概率事件。周期性的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致使人口大量死亡。
即便是在政治清明的时期,所谓的盛世,仅仅是部分人解决了温饱,但由于医疗科技的落后,人的寿命也局限在60岁以内。
因而,就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也就是活到七十岁就很不容易了。
从建国后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也足以看出这些因素的影响。
1964年,人均寿命35岁,迅速提升到了64岁,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就提高了29岁,这完全得益于社会制度。社会财富并没有得到特别大的提高,但是解决了贫富差距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吃上饭。
除了像1960年等特殊年景,遇到了特大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情况很少。这就说明,在古时候人类吃不上饭,解决不了温饱,是导致人类寿命低的根本原因。
到了1982年,人均寿命是68岁。这就说明,许多人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这近二十年,人均寿命提升的幅度不很大。是因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一些,医疗科技也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强大了,没有了频繁的战争,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率大大下降,这一点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医疗科技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口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也正说明了经济、科技对于人类寿命的影响。
在豹眼看来,未来经济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将会大大减弱,因为吃不上饭的情况会很少,全面脱贫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反而,人类因为吃得太好会影响寿命,但医疗科技还会有大的提升,整体上对人类的寿命会影响很大,百岁寿命可期。
将来真正影响人类寿命的是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对于生命的态度。
用一句粗俗的话说就是:“吃不饱会饿死人,但吃得太饱也会撑死人。”
要想长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远古时期的古人类,还没有利用火之前,因为吃生的,营养得不到吸收,寿命就低。
改吃熟食以后,寿命就增加了。这既是一个科技的问题,也是一个生活习惯的问题。
因此,在古代吃不饱饭是寿命低的根本原因;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是重要原因;医疗条件不足,疾病导致的死亡也是重要原因。
豹眼在这个非常时期,多说一句吧:社会制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是根本原因。
SARS病毒、新冠状病毒等瘟疫,如果不是强有力的政府措施,人类是很难自行控制的,如果失控就是毁灭性的。
没有岁月静好,是因为许多人付出了生命和辛劳。
感谢所有战斗在一线的英雄志士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侯,医疗条件不是怎么发达,瘟疫流行也时有发生,再说有些平民百姓温饱,都很难解决,大部分都是饿死的,同时天灾和人为灾难也比较多,自然古人很多人就活不到60岁,但也有高寿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古时候的人寿命短,大部分人,活不到六十岁,主要是营养跟不上,不管是主付食都没有现在丰富;还有生存环境差,沒有电没有机械化劳动工具,劳动强度大;另外小病得不到治疗,大病缺衣少药,有个传染病什么的,不知道隔离消杀,所以疫病传染很快,对人的寿命影响很大。另外大部分劳动者,卫生条件极差,生存环境极差,都是造成寿命短,活不到六十岁根本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凡下等社会家中不设厕所,随时随地排便,毫无忌惮...即便是上流社会也是大多没有厕所,夜间到街上随地小便。”
以上摘自一日本人在《北京志》描写的京城环境,此人在清朝末年旅游京城,回国后便疯狂吐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