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山海经》这本书?
山海经,神话,中国如何评价《山海经》这本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文学常识的写识,古代人见识认知的写证,古人对世界的渴望求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猎奇随便搜索,看到这个问题竟然这么少的人回答。我就手痒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当今世界“研究”《山海经》的人还真不少。你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很多。有些人认为山海经就是描绘的地球全貌,还举出了地球上很多生物与山海经所描绘的生物对应的例子;有些人认为山海经是上个文明的遗留物,记载的是地球上个文明纪元的地貌和生物;有人认为它是指导原始人类避免有毒动植物的书籍;还有些人更直接认为山海经是外星人的作品,记载的根本不是地球生物。在我看来这些观点不过是为吸引眼球而已,毫无学术价值可言,因此我在研究二字上加了引号。
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山海经就是一部古人想象出来的作品,跟现实完全没有关系。即便在科技不发达、认知能力有限的古代,山海经也被人怀疑过,司马迁就曾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可见,对认真负责的史学家而言,山海经就属于不可考证的东西。
山海经的价值和它流传到今天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够为现实提供无限的灵感。比如山海经曾记载了一种鸟:鹦母鸟(原文‘母’和‘鸟’合成一个字,音同‘母’,有些版本则直接写成鹦鹉)。《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鹦鹉是东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可以想见,当时的人们看到这种鸟,第一个反应就是山海经中的“鹦鹉”,因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样子都那么契合,所以就把它命名为“鹦鹉”了。再有一个例子,《山海经·东山二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这就是原产于美洲的犰狳名字的由来。
有此可见,当我们遇到未知生物时,会从已知生物中寻求对应,而《山海经》正是这样的作用。与之类似的就是如今的科幻片,要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幻片中很多的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例如,图像通讯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电影《星际迷航》,现在已被广泛应用(如微信,QQ,skype等)。《山海经》为如今的玄幻小说提供的灵感更是数不胜数。九尾狐,刑天,烛龙等神兽,你要说你不知道那你一定不是中国长大的。
因此还是要好好学习现代科学知识,至于《山海经》这类书籍嘛,就当个思考来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古“经書”?几乎没有人去琢磨,也沒有人去探究。多数人只是当奇书读,或者为中国古神话。的确,这是一部古“經書”,或者是古“經”,至少是竹简之书时代前的古“書”。因而,只有读懂了它,才能去正真的评价它,而不是去猜测的解读它而有所评价。
有关这部书,现在从中能观察到的雏型,大约是西周中晚期的文字文本表述现象。至于更早,就不好说了。这是一部职官之作,非诸子百家类所做。不懂其职官,基本是难以读懂其专业用语。
大致这样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直接评价,讲个小事吧。
我家有个8岁的小屁孩,天天晚上闹电视看,后来,我每天晚上给他讲一面山海经,一个星期后,小家伙上瘾了,一吃完晚饭就拿着书追着我……[捂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山海经》就没有中国神话故事;也不会有蒲松龄的《聊斋》;也不会有《三言二拍》;更不会有如今的《网络小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述志怪、地理知识、民风民俗、科学医学、宗教信仰等内容的充满神奇色彩的著作,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故事均源于此。《山海经》对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有很积极的作用。
《山海经》可分为3个部分,五藏山经,海经,荒经。其中五藏山经可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经可分为海外经、海内经;荒经可分为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
上一篇:扇贝怎么处理干净,黄色的能吃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