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思而行”除本意外,深意是否包括居安思危、穷则思变、极寒思暖?如何理解?
穷则思变,后行,而行“三思而行”除本意外,深意是否包括居安思危、穷则思变、极寒思暖?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思而行”除本意外,深意是否包括居安思危、穷则思变、极寒思暖?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包括了,无论处境如何,都应该有备无患,盼望和预感都需经三思而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思而行”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经过多次反复考虑后才行动。古人常用“三”来表示多,因为中国古人很早就接受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宇宙观和世界观,这里的“三”并非实指,可引申为“多次”的意思,更深入地理解,要探究一下古人常讲的“三思”到底是哪“三思”。从今天的哲学观点来分析推断,“三思”是指在我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第三者(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三思而行:三:站在我你他的角度上,思:思考。而:然后。行:行动。反复再三考虑,然后再做。最早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三思而行”也作“三思而后行”,意思差不多。“三思而后行”更强调了“思”和“行”的先后顺序关系。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说除此之外,是否还包含居安思危、穷则思变,极寒思暖”的意思,我想也未尝不可,甚至还可包括思患预防,忆苦思甜,见贤思齐、集思广益等意思,当然这要环境时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比如对一个排爆专家说“你要三思而行”,炸弹一分钟就要爆炸了,容不得“思绪万千、思前想后”更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只能“一门心思”用最快的速度凭经验和技能去尽快处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三思而行”除了本意,深意是否包括:居安思危,穷则思变,极寒思暖?
回答:不包括!
“三思”是多思考!本义就是本义。
深意?引伸义?是不求本义而用了结果所致。
这是一个需要普及知识点的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三思而后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
下一句是: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做事谨慎,小心稳妥,教我们做事前多思考、考虑周全。
其中: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1、三:古人说“三”的时候,往往不指确数的“三”,而是表示次数很多。但这里和“再”相对,所以仍旧看做确数。指考虑周到,然后再去做。
2、再,斯可矣:思考两次,(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典故:
“三思而后行”的古训出于《论语》,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胆小怕事、瞻前顾后,而是成熟、负责的表现。
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特别是重大问题时,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也很有好处。
“三思而后行”对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稍一犹豫,时机会在瞬间错失,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
“三思而后行”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立于不败之地。
附:南怀瑾对“三思”的分析:
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太多了。
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的道理更懂得,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深厚,我们古代的学究也经常讲“知易行难”,其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不对的。因为,所谓真知在哪里?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而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长远都不一样,要达到真知何其难啊!所以,个人而言,站在善良的角度,从个人的主要目的出发,作一次明快的思考旅程就可以了,关键的还是行动。你看,我们伟大的革命实践家孙中山先生提出“知难行易”,就是教导我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人要实践,勇敢地做决定并实践啊!
上一篇:捅石膏板吊顶怎么样?楼上会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