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微信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腾讯,用户,功能微信获得极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为群体而生(“群体效应”)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一直坚定不移的围绕着“群体效应”开发产品。正因为如此,微信团队更关注一项功能如何被一群用户,而非单一用户使用的情况。这同样增加了使用率——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这些功能,其他用户也会跟上潮流。
通过使用“附近的人”这一功能,微信使用一种略微不同的方式让用户保持参与。通过应用,用户可以使用“附近的人”功能查询到周围同样在使用这一功能的微信用户。这种基于地理位置的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在平台上提升了他们的社区意识。该功能也帮助微信的日新增用户数量突破10万。
在发布“附近的人”功能后,微信还推出了微信与QQ账号的关联服务,让用户能够把QQ中的现有社交网络转移至微信。更为重要的是,微信只向同时使用两款产品的用户提供了这项功能,让用户可以为满足不同的需求而同时使用这两款应用。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让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在2011年6月达到5000万人。自此,微信取代米聊成为中国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龙头。
“摇一摇”功能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加速计,让用户通过晃动手机随机寻找一位用户与其聊天。该功能有两个目的。第一:让新用户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在微信上与他人建立联系,使用产品;第二,通过在线下世界创造关注元素,给微信带来了附带效益。
在2011年10月发布“摇一摇”后,该功能在发布的首月使用次数便突破1亿次。“摇一摇”功能作为创新性的成长战略,曾为微信扩大用户数量立下汗马功劳。另一项同样助力微信增长的“漂流瓶”功能,则让用户通过把虚拟瓶子扔向海中来随机交换信息。
2011年11月,在发布所有上述重要功能后,微信单日新增用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0万人。
3、从用户的内心渴求扩展功能
张小龙热衷于用户表面行为背后的内在诉求,这也让微信常常推出的服务能够自然而然地符合用户需求。
在发布的第二年,微信推出了图片分享功能“朋友圈”,能够在视觉上向私密的好友圈分享故事。微信朋友圈中只有共同的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圈的评论和“点赞”,“朋友的朋友”则无法看到。
在发布“朋友圈”功能之前,微信安排仅有10人的团队花费4个月时间开发出30种不同版本的“朋友圈”。这也展示出了微信产品迭代的效率。为了坚持不懈的专注于开发工作,微信也一直让产品开发团队保持精炼。虽然微信现在推出了一些新功能,但每一项核心产品功能其实和早期版本都并没有太多不同之处。
在“朋友圈”上线之初,许多微信用户主要是分享外部博客与新闻网站的内容。微信团队渴望原创内容,让内容制造者与受众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个解决方案便是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于2012年,像Twitter一样让粉丝能够无缝“单方追随”,有效的“订阅”来自他们喜欢的名人内容。不过与Twitter或是微博不同,名人能够向粉丝发送看上去就像是常规微信信息的文字、语音和视频更新,创造出一种个人和私有对话的感觉。虽然名人们在微博上已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追随者,微信的这项创意还是让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创建了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
名人微信公众账号的成功,让微信选择把此项功能向品牌和商家进行扩展。虽然频率有限,但这使得出版商能够直接向粉丝定期广播有价值的内容。微信公众账号同时也让用户能够与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来完成预订服务、客服、反馈、调查等一系列的事情。Twitter和微博被当作是商家的宣传和品牌推广工具,而微信公众账号成为了商家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渠道。
4、伟大的想法来自于解决自身的问题
当微信月活跃访问用户达到3亿时,一个在中国农历新年之后帮助自己管理团队发红包的简单功能,让微信用户迅速的翻了近一番。
微信红包源自于腾讯的企业惯例:所有的管理层会在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向员工和下属发放小额现金红包。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发放如此多的红包让高管们感到精疲力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寻求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没人意识到这日后会成为微信红包的原型。
第一代微信红包由一个20人的团队在3周时间便开发完成。它最初在微信公众账号用户群体中进行内部测试,并很快就受到了欢迎。微信团队并不急于发布一款产品的多个不同版本,而是选择做自有产品的狂热用户。他们经常会在深夜作为单个“用户”使用产品,关注细节和查找漏洞。在产品发布之前,他们还观察好友和家人使用它的情况。在2014年新年下午4点至深夜,超过500万用户使用了微信红包。
如今的微信红包有若干个种类,其中包括随机金额和固定金额两种。随机金额红包的情况下,发放人每次可以在群里可发放人均金额不超过人民币200元的红包,该红包可以被随机分为若干个。这种红包类似于抽奖加上幸运签,可以算是“群体效应”的另一种展现形式——你不知道你打开红包的时候,会拿到多少钱,而抽到更多的钱则被视为是好运的代表。这个拼手气的游戏,让红包变成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有趣的社交游戏。这也是“群体效应”在实践中的另一个体现。同时,因为红包可以在群组里发放,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收到红包,这项功能的使用率也随之上升。
微信红包在2015年中国农历新年迎来实质性的增长,用户发送的红包数量超过10亿个。微信支付的初期增长是由亲密社交关系网络所推动——朋友和家人给彼此发红包,他们也愿意把银行账户与微信支付绑定在一起,以使用这项功能为彼此送上祝福。在微信扩展支付功能,让用户可以向实体店商家通过微信付费之后,微信支付开始迅速发展。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则让微信支付网络进一步扩大。与滴滴出行的结盟,为微信开辟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现在用户能够通过微信完成支付水电费、电话费等一系列账单。
仅仅两年时间,微信便成为中国支付市场最重要的竞争者之一。截至2016年年底,腾讯已拥有6亿月活跃移动支付用户,日均交易量超过6亿笔。
5、在潜移默化中变现
商业变现与用户增长并非相互排斥。微信早已为商业化做好了准备,甚至是使用它作为杠杆来改进整体产品体验。
微信游戏为微信和腾讯整体团队的专业能力搭建起桥梁,携手合作让用户能够在微信平台上玩游戏。微信把游戏的社交元素带到了新的层次——用户可以和大家一起玩游戏。这种微妙的功能变化让游戏开发者和微信同时受益。举例来说,腾讯推出的游戏《节奏大师》在发布一年后拥有70万日均访问用户,而加入微信游戏中心后,这款游戏的日均访问用户达到了1700万,增长20倍以上。
此外,微信在2015年1月发布了朋友圈原生广告,它也是微信业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原生广告不是微信成长的主要推动力,但它也没有限制微信的成长轨迹。为最小化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微信对每天用户朋友圈中的原生广告数量进行了限制。尽管微信控制了广告数量,并将互动局限在共同好友之间,投放在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分享后带来二次传播达到180万次,广告点击率提升了5倍,并带动了用户注册量提升600%。
上一篇:很多父母抱怨现在小学生作业是给家长布置的,你觉得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