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颗空飞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能飞多远?要多久才无毒?
飞沫,病毒,气流一颗空飞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能飞多远?要多久才无毒?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颗空飞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能飞多远?要多久才无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飞沫传播,即病原微生物在呼吸,尤其是咳嗽和喷嚏时候,通过飞沫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皆可通过此方式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可以传播多远:1米的安全距离?
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病毒
冠状病毒回顾2003 年,非典型性肺炎(简称 SARS)病毒的迅速传播,在全球的广泛蔓延,致使大约有 30 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近 8000 人被传染,这其中有 700 多人死亡,感染病死率在 9% 左右。
2009 年 7 月 6 日,约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感染新甲型 H1N1 流感为 94512 例,其中死亡病例为429例。甲型 H1N1 流感的迅速蔓延,其传播速度之快,让我们措手不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014年2月开始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肆虐西非,感染病例达19000多人,其中死亡7300多人,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
2012年,一种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的新病毒首次在一名沙特阿拉伯居民身上发现。该病毒现在被称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截至2019年5月31日,全球共有2442人感染。MERS-CoV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可导致严重疾病,迄今约35%的患者已死亡。中东呼吸综合征是人畜共患病,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单峰骆驼而感染。其病原体恰恰是SARS的近亲,同属于冠状病毒,其传染性虽不及非典,但死亡率比SARS还要高。
如果说万物皆有灵,那么病毒有灵吗?
前几期文章,我尝试分析了意识和灵魂等相关问题。在这里我们把它再局限为生命。那么,病毒是生命体吗?
什么是生命?
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单从生物角度来说,生命应该包含一些基本特性:新陈代谢,遗传,进化,变异等。涉及到具体的物质,就是DNA或者RNA,它是构成生命体共通的,最基本的化学物质。
那么病毒呢?
是的,这货相当懒惰了!它甚至没有细胞核,简单到就是蛋白外壳内包裹着一团RNA或DNA。大道至“简”,是不是!如果说人体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细胞,那么细菌可以比作细胞,它们处于同一个维度,尺寸、结构以及物质构成非常相似。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细菌有独特的细胞壁,这也是抗生素杀灭细菌的关键。因此,细菌的生存策略是寄生在人体中,而病毒的生存策略就寄生在细胞(包括细菌)中。
病毒连最基本的自我繁衍和新陈代谢都没有,因为它没有细胞的相关结构。
因此,什么是生命?从这个例子,你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病毒和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有着共同的祖先,即DNA或者RNA。所以它们都是生命。如果对人来说,生命是意识,是大脑,这在病毒中体现得漓淋尽致,生命就是DNA或者RNA。
人体依靠大脑指挥,寄生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病毒依靠DNA或者RNA寄生在莽莽的细胞丛林中。所以它们都是生命,都有灵,只是生存策略不同而已。
研究表明,病毒一般在空气中难以单独存活,这里的存活是指具备感染性。然而事实上,病毒因为太小了,在空气中一般都吸附在其它颗粒物上,例如尘埃、飞沫、细菌等。如此这般,病毒就可以存活了,而且时间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
(1)病毒一旦离开宿主,其生存能力大大减弱,尤其是如果单独存在,它就是一团有机物,甚至不能称其为生物。
(2)病毒在潮湿条件下存活能力较好,因为更容易附着在其它物体上。干燥情况下存活能力较弱。但是传播距离更远,这主要是因为纳米级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更好。
那么,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多久呢?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但是通过科学家对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数据分析,可以对这一问题提供若干参考。
SARS病毒在人体外的普通表面附着时,存活时间一般是数小时。
(1)唾液和粪便中存活约5天;
(2)尿液中存活约10天;
(3)血液中可存活15天。
SARS病毒对温度敏感,随着温度️上升,存活能力急剧下降。
(1)0℃以下,可以无限期存活;
(2)37℃可以存活4天;
(3)56℃加热90分钟可以完全灭活。
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数据表明,它对温度更敏感。
(1)56℃加热30分钟即可以完全灭活;
(2)室温25℃立刻丧失传染性。
(3)一般白天有阳光照射,干燥情况下,其存活时间不超过2分钟。
通过上述分析,空气中的飞沫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关键载体。至此,我们的问题就回归到:人体呼出的飞沫可以传播多远?
飞沫
一声咳嗽,可播散约1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约有100万个病菌。一个喷嚏可在1秒钟内喷射到6米以外的地方,可见流感病毒播散的速度惊人。含有病毒的细小飞沫也会落在周围的物体表面,人们无意中触摸到这些物体,再用手抠鼻子或揉眼睛,也有可能感染流感。
当你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你能看到飞沫,或者当其他人对着你打喷嚏时,你能感觉到飞沫的存在。但是,你看不到无影无形的气相的物质。气体云☁️产生的影响,是促使个体液滴抵达更远的地方,尤其是那些体积更小的液滴。目前一般认为,打喷嚏时所喷发的口水会形成1000~40000粒飞沫高速喷出,速度可达时速177公里(每秒约 49.2米 ),因此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染媒介。研究人员拍下打喷嚏者的飞沫喷发状态,发现喷发瞬间,较大的飞沫会形成一股小型气体云,较小的飞沫则四散到更远的距离,比现在所知的距离至少远5~200倍之多。
如果你身边的人打喷嚏,你可以看见他喷出的飞沫,甚至被喷到口水,以为擦掉了口水或是暂时捂住口鼻,就可以避免细菌沾附散布。不过研究揭露,还有人类肉眼看不到的飞沫所形成的气体云,它停留在空气中的时间更长,传染疾病的几率远超过一般人的原本认知。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办公室的通风系统在疾病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我们以前认为的更大。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粒径大于 10m 的飞沫,一方面会快速下沉,从而对人体危害较小;另一方面,在正常环境下会快速蒸发成为飞沫核,其粒径急剧减小。实验研究表明,个体差异对飞沫的粒径范围影响较小,且呼吸、说话、咳嗽和喷嚏等行为产生的飞沫粒径范围也相当。其粒径范围一般认为在 0.1~10m 。此粒径的飞沫以气溶胶的形态存在,可长期悬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传播疾病。
严格上来说,粒径大于 5m 的飞沫才属于飞沫传播,而粒径小于 5m 的飞沫已经属于空气传播的范畴了。
数值模拟分析
室内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上,一般把含有病毒、细菌等有生命的微粒,称为生物颗粒物 。由于空 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关于微生物污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一些颗粒物还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伤害,对人体健康危害性极大。为了使研究更具普遍性,在人咳嗽或打喷嚏时,选取常规的室内空间尺寸进行模拟,人的口径取 0.04m 。
上一篇:吃塑料的虫子(面包虫)是否研究建工厂把城市塑料垃圾消化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