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完《囧妈》,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映射了一个怎样的现实状况呢?
伊万,自己的,母亲看完《囧妈》,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映射了一个怎样的现实状况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看完《囧妈》,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映射了一个怎样的现实状况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完《囧妈》的最大感触就是与亲人之间要好好沟通太难了,我们都缺少和家人耐心沟通的态度。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陌生人面前,而对于自己越亲的家人越没有耐心。总以为那样的态度是正常的,从没有意识到无形中已经给他们带来了伤害。
伊万不想离婚,因为他还爱着他的妻子,但两个人之间却有个无形的墙阻隔在那里,妻子很讲道理,是个十分理性的人,而伊万却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当然他们都没有什么大错,但这样的两个人碰到一起如果没有一点点改变,那他们的沟通注定是徒劳的,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错,但他们不知道也许适当的退让就能化解两个人的不悦。
伊万对妈妈的态度更是不耐烦,他认为自己面对妈妈的管教理所当然应该有如此反应,他妈妈却有不当之处,这也许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吧,但伊万确实太容易发火了,他无意伤妈妈的心,但他说出的话确实欠考虑,他很爱自己的母亲,母亲也很爱他,但他们都不太会表达,不太会沟通。
假设他们在森林遇险没有遇到贵人,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所以我们真的不要一时冲动去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和家人之间不要太强势,家人是你最亲的人,我们可以对领导、对客户、对朋友、对陌生人很友好,为什么就不能有些耐心,对家人多些包容与理解呢。
沟通是门艺术,希望面对家人的我们在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可以自己适当自愿做些退让,而不是被迫接受来自亲人的强行改变。愿所有家庭都多些欢乐,少些争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
徐伊万终于释然了,他主动撤回了对妻子张璐的商业打压,正式对他们之间的婚姻放手,他说:“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我会记住你给过我的所有的美好,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衷心地祝福你!”
因为他终于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虽然婚姻已无可挽回,但对于他未来的人生,相信一定不算太晚。
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想这正是《囧妈》想要传达,并让观众思考的问题。
看完《囧妈》,我感触最深的,是卢小花和徐伊万“相爱相杀”的亲子关系,和并不美满的亲密关系。而事实上,这两种关系的状态其实归咎于一个共同的原因:
徐伊万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决定了他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张璐坚定地要放弃他们的婚姻时,发出的灵魂拷问:
“你看,这就是你我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出来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么说话,在你心里都已经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在北京到莫斯科的k3国际列车上,面对母亲的没收手机、无间断“投食”、间歇性催生……徐伊万万般无奈:
“你看看,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
母亲却不以为然,“你不是我儿子,谁是我儿子?”
她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儿子已经四十几岁了,可在她眼里仍是个孩子,她事无巨细地照料是为了儿子的身体健康和身材管理,她对儿子婚姻和生育的干涉是因为“爱”,她理直气壮:“我是你妈呀,我不管你谁管你?”
“他过得不幸福,难道我就幸福了吗?”
因为妈妈的过度控制和干预,伊万的父亲活得很压抑,他和伊万母亲的婚姻不幸福
影片中,并没有出现伊万父亲的形象,而是通过伊万失控爆发后,对母亲的极端控诉,以及雪林中母亲伤心地说起往事,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强势控制的妻子、一个由压抑到愤怒的丈夫和一个惊惶无知的孩子组成的悲剧家庭。
“在你眼里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我婚姻是问题,身材是问题,接不接电话、生不生孩子都是问题,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养的宠物狗啊!”
“我受够了跟你呆在这个包厢里面,我受够了你的教导,我受够了你的强迫症,还有你的疑心病。”
“我知道我爸为什么要喝酒了,就是因为你什么都管着他,管着他吃管着他喝,管他怎么穿衣服,管他交朋友。他就是因为太压抑,他觉得他不自由不幸福。”
“他是被你气死的。”
妻子不顾丈夫的尊严和感受,冲到他工作的单位,对着喇叭向所有人宣布:你们不要跟他喝酒、不要到我们家里来、不要跟他交朋友……
丈夫酒后泄愤砸碎了家里的东西,还打伤了妻子。考了100分的孩子满心欢喜回到家,看到满屋狼藉,心疼地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来保护你。”
就是这句话,让这位母亲认定:“我这一辈子,就是为你而活着。”
当一位母亲,把自己余生的目标完全锁定在孩子身上,注定母子俩都无法活成最好的自己,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控制型的性格,会通过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下一代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成年的伊万,一方面疯狂地逃离着母亲的掌控,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不知不觉活成了母亲的样子。
母亲以爱为名,实际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得到一个若即若离的亲子关系。
丈夫又从自己的母亲那习得了相同的“爱的模式”,他想牢牢抓住妻子,挽回婚姻,越努力越不幸。
现实生活中,我见过活生生的例子。
我老家有个姨妈,在外做生意算盘得得贼精,对内家务井井有条,还做得一手好菜。感觉她总用使不完的劲儿,她对孩子事无巨细,宠爱备至。要是少唠叨一些,简直就是小孩子眼中完美的母亲。
上一篇: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指挥部主要领导是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