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头条中那么多人写对联,对对联是什么体验?你怎么看?
对联,文化,自己的头条中那么多人写对联,对对联是什么体验?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对联是文学必修课,能对出好对联者易得自豪感。对对联除了字词意要对仗,字词意要用得准确外,最讲究意境、胸襟、气质和魄力。能对出好对联的人,文化修养通常都很不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一些头条对联,写的挺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感到很欣慰。记得小时候,每年春节爸爸写对联,我和姐姐一起贴对联,想起来那时候开心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觉得头条线上写对联还是要结合线下体验才更有乐趣哟!新年快乐![玫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能是文化,文学艺术的表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在头条写对联的人大都是饱学之士,不然即少也是深谙此道构思巧妙之人。
对联,有时寥寥数语,精釆非凡。有时篇幅颇长,妙语如珠。普通人十分喜爱但可望而不可及,本人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推敲,欲罢不能。比如网上有名叫Monnick才女出了上联:
文人墨客一笔风流债,
我想了半天对了下联:
女爱男贪几多法外情 。
试想如果将\"男贪″置于\"女爱\"前 整句就不平仄押韵了。句子虽可通,对联不上诵。可见,对联工整对仗,平仄押韵是要素,缺一不可。但我还是希望对联简单一点,大众化一点,最好让所有人都能轻松写上几帖。有的对联一句之差逊色不少,有的一字之差,增色喜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是上下联相对。
例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其中『书山』对『学海』的名词相对,『有路』对『无涯』与『为径』对『作舟』均是动宾短语相对,而『勤』对『苦』则是形容词相对。 又如凌公大的对联:
平平仄仄声,继往开来传雅韵;
仄仄平平路,披荆斩棘拓新程。
联中『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声』对『路』以及『雅韵』对『新程』均是名词对名词,『传』对『拓』是动词对动词,而『披荆斩棘』对『继往开来』,则是成语相对。
二是句中局部自对。
这类联也不少,大体可分三种情况。
(一)、句内单字词与单字词并列形成自对。
如王维的名句: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其中『天』对『地』,是两个单字名词列,形成自对,并列复合词『天地』仍是名并词,而『有』对『无』是两个单字动词并列形成自对,并列复合词『有无』仍是动词。 这种并列自对形成的复合词然后再上下联相对,可以不论词性。 这是对联与律诗的共性。
(二)、句中词组与词组自对。
如笔者撰的生肖联:
凤鸣盛世,风调雨顺;
犬守神州,国泰民安。
其中『风调』对『雨顺』、『国泰』对『民安』均是两个主谓结构的词汇自对,所组成的成语『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再上下互对。
(三)、上下联中子句与子句自对。
如阙东明先生的联语:
大河奔海,斜日恋山,妙景宜从高处赏;
千古奇观,五言绝唱,名楼长借好诗传。
上联中『大河』 对『斜日』、『奔海』对『恋山』,其实就是子句『大河奔海』与『斜日恋山』自对,下联中『千古』对『五言』、『奇观』对『绝唱』,然后『千古奇观』再与『五言绝唱』自对,形成联中子句与子句自对的格局。
三是既句中自对又上下联互对。
这类联撰写难度较大。
(一)、如清王文治赠蒋士铨的对联: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河海文章。
这副联不仅全部句中自对,同时又上下互对,且用词全部是名词,其『典型』、『风味』、『品格』、『文章』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合词,尤其工整。 又如:
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若把联中的『迎』与『靓』作为领字不计,则此联既全部句中自对,又上下互对。 其用词都是名词,而且数量名词『三海』、『九门』、『一江』、『两岸』 的运用,对仗工整。
(二)、上下联分别以排比方式形成类似自对,且上下联互对。 如下面的联就是这种情况:
春风砺志,以和谐为目标,以贤能为榜样,以振兴为己任,以人为本;
天道酬勤,还碧绿于大地,还清澈于江河,还纯洁于少年,还利于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