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印象最深的过年往事分享一下吧?
压岁钱,都是,也是大家印象最深的过年往事分享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印象最深的过年往事分享一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南海北过大年# #三农领域创作者,金秋麦穗儿# 今晚忙着和嫂子做花馍,忙的有些晕晕乎乎,躺下休息,本来想好好睡个懒觉,但看到这个征文,我便没了睡意,一个人在床上咸鱼翻身,这不,干脆爬起来写写老家的大年!之所以写老家回忆儿时,是觉得那时候少吃没穿的年代,人们有那股热乎劲儿和浓浓的人情味儿,那时候每到年关,家乡的父老乡亲便忙绿起来,记忆中父亲总会上大庙上湖灯笼,用竹条扎狮子,准备在除夕夜拜年用。
这种灯笼是大的长方形,用木头订的框架 中间湖上各种彩纸和窗花,边上湖着被剪成火焰形状的彩条,狮子是用竹条编成的头,然后用麻叶丝(一种种了专门用来搓成麻绳的植物,麻杆烧火及易燃烧)染成各种颜色绑成的狮子身体。 一到除夕夜,村里唱戏的演员们便扮上神角,而《刘海撒金钱》则是每年必须的出的戏,就比如演员的开场白一样,记得那些词句都是祝福的话:一撒风调雨顺 ,二撒牛羊满圈四撒四季平安,五撒五谷丰登……等句子,扮演福神刘海的演员边说把盘子里的纸钱用扇子慢慢的扇着,撒在家里的院子和大街小巷,于是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都满满的落在了人间。
我的家乡在宁夏六盘山下,这里的人从腊月二十五六就才开始置办年货,街道上花红柳绿的,过去人们都普遍穷,办年货算是狠狠心奢侈一回了,无非也就是买些水果糖花生红枣瓜子。给老先人的烧纸和给家神的黄表是非买不行的,因为老家的风俗是从三十晚上去坟头把老先人请回家,在家中正屋给立一个牌位,在给献些好吃好喝和香火供奉着。过年三天得每天香火不断给老祖宗们烧些纸钱磕响头,亲戚来了不管是谁,进门头一件事就是给老祖宗磕头烧纸,家神的牌位在院子中间,也是用香火和黄表恭恭敬敬的奉献三天,到第三天傍晚就送出去,哪里请的送在哪里,这种风俗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没有人因为社会的更改而改变这些风俗习惯。
真正的快乐是大年三十的守岁夜,爷爷活着的时候,我们和大爹四爹们每个年都在一家过,五六十号人的大家庭,除了在厨房里忙里忙外的妈妈和嫂子们,其他的人都在三间大瓦房里挤的闹哄哄的 ,热热的土炕是爷爷和不会走路的孩子们的地盘,沙发和椅子是几位老父亲的,其余的都呼啦啦的在地下站着等领赏,等人差不多到齐了,大哥(大妈的大儿子)便带头,先去院子里敬神,再回来给先人们磕头点纸,然后一一叩拜长辈们,先是父亲们再是母亲们,一人三个头,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乎压压的一跪就是一大片,屋子里跪不下,屋子外还跪着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跪拜礼结束后接着就是发福利了,哈哈,只见大哥提出一个大包来,(其实我们也知道包里装的东西)大哥叫着名字,我们便一个一个走去,从大哥手里接过被报纸包着的小包裹,无非就是一两颗糖,几颗花生一粒大枣和一把葵花仔儿,发放到最后,由于孩子多,大哥也喊名字乱套了于是就都摇着手吵成一锅粥。
领完大爹家的,又去我家,我父亲排行老二,这回就少了磕头的程序,妈妈提前回家,也是同样的包裹又每人一份子,然后是四妈家,大嫂家。一圈下来后怀里的战利品就不少了,于是就找个地方把包皮去掉,兜里都装的鼓鼓囊囊的了,就这么比着,吃着,高兴的小脸儿红彤彤的……守岁也是我们记忆里的幸福时光,也是年俗之一,父亲和长辈们要吃喝,慢慢的拉着家常坐一夜,稍大点的哥哥们和村里的年轻男性都上庙里点灯放炮,而我们这群小屁孩儿也兴奋的没有了瞌睡,或者我家小房子里,或四妈大妈家里的小房子,大人们都准备一间给我们除夕守夜。找一副烂扑克玩的不亦乐乎,时而静悄悄的翻着牌,时而吵了起来,你怪我出错了牌,我怪你耍了赖,吵过之后也不计较 ,我们吃着兜里的瓜子花生,一会又比比谁的多,还要留些初一初二吃呢!
如今这样的守岁完全发生了变化——特别在城市,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季晚会,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睡觉,感觉老也休息不够的样子,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快乐、那种执着正在慢慢的远离了我们。我也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懒散不再守岁了,大概是出嫁以后的事了吧?我们老家是不允许出嫁女子回娘家过年的,内蒙人又没有守岁这一风俗,所以我也就再也没有守过除夕夜,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 老家的年味让我回味了半辈子。
那时吃不上好饭菜,却快活如小神仙,扑克玩到半夜就要接舞狮队来拜年了,一家一家挨着拜,只要你不闲冷,就跟着他们一家一家看,那场面好不热闹,先是一排打高高伞的(彩色纸湖的大灯笼)半大小伙人手扛着一个,有点类似皇帝出宫,后面跟着撒金钱的福神刘海,紧接着就是一个说诗的,诗的大概意思就是:这家灯笼高高挂,家中生个状元郎之类的祝福语;连同跟着看热闹的打鼓抬鼓的,浩浩荡荡的队伍几乎是半个村子的人了,每到一家,一阵欢迎的炮声过后,扛灯笼的就两排站定,说诗的在大门外就喊上了,人们很愿意听他们的祝福词,这也是接从神而来的口福。 说诗人这边进了院子,那边的户主早把一匹大红布挂在狮子身上了,或挂在扮演天官和刘海的身上,刘海撒钱,天官赐福,借这么美好的祝福,祈求生活美满,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遇上有心人家还要拿出烟酒饼干之类来感谢大家的辛苦,后来狮子再去拜年,一并感谢大家的辛苦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了等待迎接仪式。
初一是迎接喜神的日子,一大清早,锣鼓声便响成了一片,大人们早早起来,给各自的牲口打扮一番,给耳朵上绑上用各种彩纸扎成的花,不管红的绿的蓝的黄的,怎么好看怎么来,然后拿上炮,领上各自的老婆娃娃赶往迎喜神的地方,哪里早已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我不知道大人们是怎么选喜神来的方位,但是只要听到一声欢呼,来了来了,你就跟着看,天空中总有东西飞过,大部分都是喜鹊,有时也会是乌鸦和麻雀之类的,我也不知道人们对这些喜神各自都有什么说辞,那时候小,就知道贪玩。 迎完喜神,人们就去折摇钱树,朝着喜神的方向上折一些蒿草之类的,回家各自插在自家神位上,再挂些钱以求来年生活幸福安康,大年这两天不知不觉过去了,年初二是出嫁的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有女儿出嫁的人家早早备好吃的等女儿,弟弟妹妹则站在村口望眼欲穿的等姐姐……那时候人多户大,人情门户要一家一家走,所有亲戚走下来能走半个多月 ,走亲戚无非就是背上一包饼干红糖之类的东西,步行去亲戚家,都在山里住着,走一回最短的路也有三四里,一趟走饿了,在亲戚家吃点东西赶快往回赶,还惦记着村口载的秋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