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同意“生活没有仪式感,就是没有追求的生活”的说法吗?
仪式,都是,人生你同意“生活没有仪式感,就是没有追求的生活”的说法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同意“生活没有仪式感,就是没有追求的生活”的说法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非常赞同生活要有仪式感,但不能绝对地说,没有仪式感就是没有追求的生活。
看天安门升国旗的时候,仪仗队那种庄严、整齐,昂扬向上、英姿勃发的形象,内心一下子就激发了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生活的仪式感,就是这样一种外在形式与内在遵循的结合,强化生活中某些活动的意义,吸引众人参与,并在内心认同和传承。
我们经常看到,在国际体育赛事活动里,当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对着国旗唱着国歌,音乐旋律铿锵响起的时候,我们内心会跟着激动万分。这种颁奖仪式,强化了大家对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的理解,强化了对国家、对优秀人才的强烈喜爱。假设没有这种仪式,那么,体育节目的效果就将会大打折扣。
生活的仪式感,还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我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在进教室的时候,会非常的严肃,背部直挺,昂首挺胸,步伐坚定有力地迈进教室,目不斜视的走向讲台,缓缓放下书本,锐利的目光环视教室一周,大家顿时鸦雀无声,自觉的坐端正,上课也认真的听。每次都这样,这位老师讲的是当时被大家视为杂课的生物,但听讲的态度非常好。而一位上英语课的老师,进教室则没有这种庄重,尽管是主课,但课堂纪律一点也不好。
生物老师进教室的那几秒钟,非常具有一种仪式感,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暗示,带动大家调整精神状态,开启学习模式。相反,如果老师没有注重这种仪式,可能就会影响到大家的注意力。
生活的仪式感,给自己一种内在的遵循,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仪式感不是说要繁琐的程序,或者僵硬、呆板的样式,是一种坚持下去,形成类似于生物钟的一种内在尺度。比如,在孩子动笔写作业之前,洗脸洗手,喝水如厕,将课本、本子、尺子、笔、工具书等等准备好,灯光调试好,周围的干扰因素排除好,孩子就能迅速进入作业状态,高效地完成任务。每次都这么做,时间一久,孩子不需要家长的监督,自然就会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这种做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种仪式。
有些人,天性自由奔放,才华横溢,蔑视规矩,潇洒自如,如诗仙李白,他的生活让多少人热泪盈眶,你能说他不注重生活的仪式感,就是没有追求的生活吗?还有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修边幅,没有谁能否认他的伟大。
我们注重生活的仪式感,这种仪式丰富着生活,让心灵更丰盈,但绝对不是一道枷锁,强加给生活以额外的负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就是日常,不是因为什么仪式感,我们不能总活在一种光鲜的光环里,更不能老为别人活着,该怎么生活,活得合适,就怎么活着。这是我的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并不同意生活没有仪式感,就是没有追求这个想法,因为每一个人生活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像你一样去拥有生活的仪式感,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并且仪式感和人生追求,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如果拿生活的仪式感来决定,人生是否有追求的话,我觉得这样太片面了。
我是一个很喜欢有仪式感的人,仪式感这个东西在当今社会其实挺流行,它其实是一个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喜欢在不同节日为我喜欢的那个人送出不同的礼物,这样就可以产生生活的新鲜感,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感和人生追求并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我该有的人生追求还是会有,但是并不代表我有了生活的仪式感,就不需要人生追求。仪式感和生活的追求,两个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他们两个相互联系。
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独立的个体,你要把生活活成什么样,全在你自己,生活的仪式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但生活这个东西,只要你用心了,生活怎样都会好。但生活的追求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你的人生一定要有一个追求,没有追求的人,就是徒有一个躯壳儿却没有灵魂。所以一定要有生活的追求而生活的仪式感,全在自己想不想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看你的追求是什么!
仪式感只是一种形式内容而已!
真正的追求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和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生活要有仪式感绝对是错误的。人的生活可以是无拘无束,自己开心的时候,只要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怎么来都行!
上一篇:如何扶持后勤保障工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