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刻出古朴与苍桑感?
古朴,古意,印章如何刻出古朴与苍桑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篆刻印章,如果有了古朴与苍桑感,就多了一份厚重。怎么才能表现出古朴与苍桑感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借这个问题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古朴与苍桑感”,经常同时出现在一件书法篆刻作品风格面貌的描述里,似乎具有一种等同的关系,个人觉得应该不完全是这样。
“古朴”更倾向于印章里朴拙的古意表现,这是和线质、篆法、章法安排等等因素相关联,具有更宽泛的包容性;而“沧桑感”则与印章铸造或凿刻等制作工艺、经年残损等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苍茫浑厚的特征相关联。
黄惇先生在《中国印论类编》就这样做过论述:“然而,印章经年久之后,天然的磨损剥落,所盛载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反而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美感,于是由此引申出印章的重要审美意识——古意。”
这段描述实际就是把这俩个因素作为等同看待了。实际上,我们看古印,有些印的古朴,是渗透在印的骨子里的,一点一画都蕴含着古人所特有的那种含蓄稚拙和精妙。如下图是两方秦半通印,没有更多的残蚀剥损,但都是透着高古的气息。
所以,明代高濂在《论汉铜印章》里有这样的论述:“今之刻拟汉章者,以汉篆刀笔自负,至有好奇,刻损边傍,残缺字画,谓有古意,可发大噱。……欲求古意,何不法古篆法刀法,而乃法其后人损伤形似?”
这段论述虽然过于否定篆刻里“残破”的作用,但可以看出“古意”是建立在篆法刀法等基础之上的。在“古意”大概念的统摄下,包括了华丽流美的风格,如一些鸟虫篆、玉印、三晋玺印中的某一些等等,也包括了古朴拙美的风格,而且是我们学习篆刻主流的取法目标。所以,“古朴与苍桑感”,从多方面去打造的。
首先是“线”的古朴。深藏在汉字中的中国书法的基因是线条,也是篆刻的根本基因。具有纯粹抽象、独立性质的书法篆刻线条,在起、行、转、收之间,体现着创作者的审美理念和精神内涵。当我们面对古印,追求古意古朴,就从根本基因——“线条”开始。
从钟鼎器銘到摩崖石刻,所成就的金石气息,是书法里碑学做追崇的,同样也是古朴沧桑风格印风所应该取法学习的。通过对古玺汉印的临习以及相应书法学习达到篆刻时刀下是力度感、厚重感、苍茫感俱佳的线质。
我们看吴昌硕的印,上图《石人子室》,可以看到一种高古浑穆的意境,虽然有其“做印法”所达到的印面效果特点,但苍劲古朴的线条是其风貌的先决条件!这是与其师法石鼓得雄浑篆籀之气息息相关的。
齐白石的篆刻大胆生辣,以自己的单侧冲刀法所刻出的线条,虽然从圆厚的角度去看和古人不同,但从劲挺率意方面看还是有着将军印风格特点。齐白石记述自己的篆刻过程这样过:“我的刻印,最早走丁龙泓、黄小松路,继得《二金蝶堂印谱》,乃专攻赵㧑叔笔意。后见《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又见《三公山碑》,篆法也为之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师法古人,直追汉篆。
然后,是篆法的古意。篆法是指以字法为基础,参照篆书的艺术特点,按照篆刻的表现需要,对入印文字进行艺术处理的技巧和方法,就是一个印化的过程。陈介祺说:“凡作印,篆居其六七,刻居其三四,篆佳而刻无力则篆之神不出,刻有力而篆不佳则耶矣。”说明了篆法的重要性,一方能否古朴沧桑,篆法耶一样起着决定作用。入印文字从甲骨、大篆到小篆,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战国古玺包括了秦、齐、燕、楚、三晋、巴蜀六大体系的古文字,秦开始统一为小篆,到汉印的缪篆及至后期的九叠、西夏、明清流派等入印文字的演变之外,还有许多诸如鸟虫、蝌蚪文等文字的使用。面对这么庞杂的文字体系,我们主张篆刻学习创作哪一种风格体系,就尽量选用对应时期的古篆书入印。这是印风和文字篆法体系相适应的一种选择,以期达到意境的和谐统一,让作品的古朴沧桑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从神韵内涵上就达到这个境界。例如当代王镛先生取法古砖瓦等民间书风元素而形成了自己的古朴印风,如下图。
最后,残破所形成的古意。残破现在被印人广泛地应用,就是因为与“古朴沧桑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恰当的残破可以减除呆板,增加印面生动自然。韩天衡《豆庐印话,意趣》中说:“印可肆意修饰,俗称为‘做’,但要做而不觉其做。太做则花、则碎,伤气伤神。做不觉其做,方为大家本
色”。至于如何做残破,本人在头条另有发文《篆刻中的“残破”,该怎么做?这才是干货》,可以参照,在此不再赘述。
总结。赵之谦在“何传洙印”边款中说:“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
一方印是否古朴和沧桑感,是一个多方面来打造的。“先具其神,后具其形”,线质古貌、篆法古韵,布局古意,才终得古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从下面两点来谈谈印章的金石味,也就是您说的古朴与沧桑感。
第一:一定要有残缺,残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金石味,就像旧报纸,泛黄破损了,一看就是旧报纸,印章也是这个道理。
凡篆刻作品从审美角度看,自古均存在残缺之美。篆刻治印,做边有规律又没有规律。首先要考虑所刻的印的风格,做边有人叫做残或者叫做残边,做残边从名词上看,是为了让印有那个破损的的味道。破损的味道出来了,印就不那么呆不那么板滞。
治印做残破的方法一般都是用刻刀来完成的,使用的方法一般就是敲打、用刻刀戳击、推、搓,有时候也会用刻刀的刀柄锤。现在也有一些篆刻家追求自然的方法。刻完印章以后,直接在石子中乱搓一番,破成咋样是咋样。印章人为理性的残破,增加了印章的趣味,也使篆刻的创作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增强了篆刻的艺术表达力,是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秦汉印本来是实用器,尤如现代之身份证,并无残缺。随时代而进,篆刻进入文人艺术领域后,印不再具有身份证的作用了。古人于方寸之中发现无穷乐趣和想象,于是竭尽所能创造出无数精妙的篆刻珍品,后人爱不释手,宝而藏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