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悲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种淡淡的忧伤?
悲剧,文学作品,让人悲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种淡淡的忧伤?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说得比较抽象,概括来说,悲剧是人物行为所引起的怜悯或恐惧。
这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为了复仇,最后亲人、朋友、爱人等等都相继死去,让人看过之后,对王子的经历产生了悲悯,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恐惧。
这才是悲剧之所以是悲剧的根由。
西方悲剧盛行下的文学,不能掩盖中国古代独特的悲剧艺术
中国的小说、戏曲以喜剧居多,所以当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一些文学家看到了西方的悲剧,突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如此讲述故事会达到这样震撼的效果。
于是乎,中国现代戏剧中,西方式的悲剧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曹禺,其《雷雨》、《原野》、《北京人》等等话剧,都是西方式的悲剧。
结局凄惨,人性扭曲,成为了中国文坛学习西方话剧之后的特点。
似乎这种悲剧更多的是由人物悲惨的经历所取得的,无形中就冲淡了对命运的控诉。
所以这一时代的剧作,除了曹禺等大家之外,很多文本读起来都差了那么点意思。
为什么要去学习西方的这种悲剧形式呢?因为中国古代的悲剧形式过于独特,和西方悲剧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古代悲剧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结局的“圆满”。
举一个非常熟知的作品:《窦娥冤》。
这部剧这样一听,重点在一个“冤”字上,但需要知道的是,这个作品的全名叫做《感天动地窦娥冤》。
这就清楚了,这部剧的重点不在这个“冤”上,而是“感天动地”,强调人的真诚是可以感动上天的。
从故事本身来说,这部剧继承了传统的戏剧样式,一本四折。而窦娥作为最大的蒙冤者,在第三折就死了。
那第四折里这部剧该演什么呢?
如果按照西方悲剧的逻辑,窦娥在第三折中,发过“三重愿”之后被斩首,然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见证冤情,最多再交代一句楚州真的大旱三年,故事就完结了,读者、观众自己难过去吧。
但是,中国人不接受这样的结局,我们一定要给她安排一个平反昭雪的情节,这就有了第四折窦天章出任楚州,窦娥以鬼魂的形式来告状的结局。
这是中国古代悲剧常用的结尾,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最后也是双双化蝶,《孟姜女》里最后也是找到了丈夫的尸骨,都是这种套路。中国古代的戏剧要考虑读者或者观众的感受。
中西方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西方的悲剧是通过揭露黑暗,以此来批判社会的弊病。
东方的悲剧是通过迟来的正义,抚慰人内心的伤痛。
两者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悲剧更能让人感到震撼,是因为违背了人的意愿,却道破了人的处境
鲁迅有一个对悲喜剧的界定,准确与否另当别论,但十分精辟: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从这里可以知道,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悲剧会给人更多的震撼。
无价值的东西毁与不毁,其实对人的影响都不大,但是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就足以让人感觉难过。
如果从更专业一点来讲,就是因为悲剧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戏剧冲突”更为激烈。
喜剧或正剧之中的情节推进,往往见不到如此激烈的冲突,顺其自然或者刻意营造出“巧合”是喜剧、正剧常用的手法。
但是,悲剧的“冲突”与此不同,它更讲求的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必然存在,即没有任何办法刻意规避的命运安排。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伴随悲剧的两种情感:
如果是被命运打倒,一蹶不振,这叫做悲戚;
如果是与命运进行抗争,在战斗中毁灭,这叫做悲壮。
悲剧正是根据悲戚或悲壮的行为,来达到对命运的控诉或反抗。
值得注意的是,悲剧的冲突结果往往是和人的意愿相反,却和现实极近。
古人早就说过: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所以在面对悲剧的时候,观众或者读者内心中往往是向着自己所期待的来想象,但结局与此恰恰相反。
最为精妙的是,读者的想象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生活,而悲剧所道破的却是大家现实生活中或能遇到的无奈。
经典的悲剧作品之所以经典,就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
这是一种广泛的共鸣。能让人时刻地警醒起来,不要沉沦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里,无论命运如何,面对让人愤懑的现实,与之抗争、对其控诉,从而催人奋进。
这就是悲剧的力量,也是其存在的意义。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一种悲剧都有它的意义存在,譬如说,二人开玩笑时,a方手里拿着一把锤子佯装要砸b方的头,其结果真的把b方伤害了,鸡蛋大的一个包历历在目,虽然双方无冤无仇切是好友,这个玩笑开过了,确实发生了悲剧,通过叙述悲剧的来历及它的重要性使得后者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玩笑中没有轻重的事件,这也是悲剧的意义所在之处。
文学作品有许多 是附加感情剧,首先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感情动物,文学著作是发向有这个文化能力的人们去读的,那么,创作文学是需要与人的思想可以说是对号入座的,人活着本身就是在快乐与忧伤之间度过的,对于这类赋予情感的文学内容有所理解,感兴趣。
倘若文学小说里面只有快乐缺乏动感,那样根本就不现实,单调的内容无法使人读下去,快乐与忧伤二者兼并确一不可的文学作品才能出现好的作品。
敬请+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写歌的人就该有伤悲……
上一篇:人到了三十岁,事业还是没有发展工资就那么点儿。以后怎么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