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美联储应该从量化宽松的危机中“缓慢抽身“。你怎么看?
宽松,美联储,美国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美联储应该从量化宽松的危机中“缓慢抽身“。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美联储前主席耶伦:美联储应该从量化宽松的危机中“缓慢抽身“。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量化宽松起源于日本,用在美国,在金融货币领域美国擅长的做法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印一定量的钞票,缓解现金量的不足,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钱了怎么办,美国的做法就是大量印钞。
这种应急的做法严重违背货币发行规律对美国来讲不仅仅是违背规律,实际上是恶意增量发行货币,这种做法特别是对于持有美债的国家是一种损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联储从金融危机以来实行的量化宽松确实正在对经济产生潜在的威胁,因此在适宜的时候,进行货币正常化,缩减量化宽松后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是美联储非常希望做的,然而抽身量化宽松并不是那么容易,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副作用,这让美联储十分两难。
一、为何应当从量化宽松中抽身?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美联储从2008年以后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三次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为经济注入了大量的货币流动性,从而帮助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并且带动了一波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
然而量化宽松却并不是经济的良药,它带来很多副作用,在经济增速较好的时候,美联储曾经一度开启缩表的进程,就是为了让量化宽松的影响降低。
第一,量化宽松会助长债务积累。
量化宽松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通过大量购入长期国债,从而压低长期利率,这样会塑造一个低廉的融资环境和利于投资的低成本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的企业融资条件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因此美国企业大量发行债券融资,将企业债的GDP占比迅速增高。时至今日,这些企业债发行在量化宽松的后续影响下不断的膨胀,甚至超过了2008年以前的规模。图为美国企业债务迅速增加。
第二,量化宽松会推升资产泡沫。
量化宽松通过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进行了更多的现金超发,这些增发的现金意味着投资者手中钱已经不再值钱了,需要更多的进行投资来维护自己的资产总量。而低廉的利率环境和大量的流动性又有助于这些金融机构进行投资,因此美国股市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走出了一波长达10年的牛市扩张,在最近甚至不断的创造历史新高。然而可怕的是,其中企业的盈利贡献甚至是负值,股市的扩张只来自于估值扩张,也就是所谓的泡沫。图为量化宽松后美股的疯狂扩张。
第三,量化宽松让常规宽松政策无效。
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量化宽松都可以说是央行宽松的大招,因此在通常时刻理应不常使用。不过从2009年到现在,全球经济一直处于量化宽松的影响之下,美联储既然没有及时完成缩表和货币正常化,那么量化宽松的影响就一直存在。在这样的影响之下,美联储通常的宽松手段效果已经非常有限了,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降息等常规宽松手段在支撑经济和推升通胀的效果方面实在有限。图为美联储三次降息之后,庞大的货币流动性释放,仍然没有推升通胀。
二、退出量化宽松并不容易。
量化宽松既然是利弊共存,那么在经济增速正常时,就应该迅速的退出量化宽松,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市场已经适应了低利率环境。
2018年12月美联储又进行了一次加息,但在这之后美国的股市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持续的动荡一直维持到美联储7月份再度降息。这是因为,由于美联储长期的量化宽松作祟,市场早已经适应了在低利率环境下生存和投资,因此过高的利润率反而造成了企业难以融资。低利率环境还让美国企业找到了借贷回购推升自己股票市值的方法,而在货币正常的环境下,市场运行反而更加艰难了起来。图为美企回购规模递增。
第二,量化宽松造就的大量债券依然在市场上流通。
美国市场从9月份到12月份出现了回购利率,市场的异常波动,实际上就是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依然来自于量化宽松,为了配合美联储量化宽松所需要购买的大量国债,美国财政部增发了美国债券的数量,这些国债数量在现在依然保持在市场当中,塞满了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负债表,让现金流被压缩。
也就是说如果美联储想要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话,那么需要美国财政部配合削减相应的债券数量,但是这对于美国政府连年的赤字增加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让退出量化宽松变得没那么容易。图为美国债券数量的迅速增加。
三、量化宽松仍然可能持续,并且继续增加。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的影响,欧央行从2015年开始开启了自己的量化宽松,2018年欧央行宣布量化宽松中止,但是很快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增加,欧央行被迫在2019年宣布重新启动量化宽松,在货币尚未完成正常化的情况下重新增加了量化宽松的数量。图为欧央行量化宽松的扩张。
实际上美联储也有这样的倾向,在持续的缩表之后,美联储发现美元的流动性已经出现了问题,被迫在2019年1月份停止了缩表的进程,并且在9月份开始重新扩张资产负债表,购入短期国债。虽然美联储购买短债的行为并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量化宽松,但是释放流动性的本质却是一样的,而且量化宽松很可能在2020年晚些时候重新启动。
通过刚才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的降息等常规宽松手段已经对经济下行的情况无能为力,量化宽松成为美联储手中除了负利率以外最有效的宽松手段。而我们已经看到美国制造业的数据正在持续的出现下滑,劳动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现象都在预示美国也许面对新一轮的衰退来袭,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唯有不断的宽松来支撑经济,避免经济受到过大的冲击,而量化宽松将成为美联储最有效的武器。
综上,量化宽松不是支撑经济的万能良药,在实施量化宽松的同时,经济需要承受诸多的副作用,因此在需要的时候美联储应当退出量化宽松。不过出量化宽松成为了美联储的一厢情愿,在市场已经适应了量化宽松带来的低利率环境之后,退出量化宽松也要附加很多成本,而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渐增大,在前一轮两瓦宽松尚未退出的时候,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已经准备好启动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