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莫以成败论英雄,你是如何理解的?
英雄,项羽,的人为什么说莫以成败论英雄,你是如何理解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英雄也经常败,所以要有个“漂亮”的借口!而且,能朗朗上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就要看重结果还是过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项羽败了还是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莫以成败论英雄,是因为这世间的事并不是用“成”与“败”就能衡量和界定的。
比如项羽,楚汉之争他败了,但他依然是千古以来中国民族英雄和战神的代名词,反倒是胜利者刘邦,历史普遍认为这货是个小人。
成败论英雄最大的BUG在于,它简单地把所有事用二元化的理论进行评述: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要么英雄,要么草寇。
难道不允许别人平平淡淡无胜也无败吗?难道所有人非得要么是王、要么是寇,就不能是个普通老百姓了吗?
史蒂芬·柯维说,我们观察事物的颗粒感太粗,粗到只有二分法:非黑即白;粗到遇到一个事物就迅速地给出一个判断:好与坏,对与错。但是,在这两个极端的选择中,还有大量的空旷地带,在这个地带里,有着所谓的“第三选择”。
“第三选择”的基础在于以不同的维度去衡量价值。比如在学校里,如果仅凭升学率这一个维度看,那么只有成绩好才是成功,才是英雄。我们可以夸奖那个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那个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最热心的孩子呢?那个打篮球最好的孩子呢?那个为了保护班里同学和社会上小混混打架的孩子呢?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对于那些在篮球场外欢呼的同学、对于那个被人欺凌的同学,他们何尝不是成功的?又何尝不是英雄?
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作用。正如张悦然在《鲤·匿名作家》的开栏语中说:所有制度的打破,都需要一些无用但却不得不存在的努力。
这就好比玩游戏,好几个人一起组队打怪,如果以成败论,那个击杀怪物的人会被称为英雄,可这个怪物不是他一个人打的呀,其他队友呢?再者,打出最高伤害的人和完成最后一击的人很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把所有的荣誉给了最后一击的人,对辛辛苦苦打出高伤害的人来说公平吗?
所以,莫以成败论英雄。多从别的维度想问题,多关注那些默默付出努力却声名不显的人们,你会发现更多的英雄,你也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是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以成败论英雄”,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为了一种目标,为了一些梦想,成或败是我们整个奋斗历程的一种必然结果,在享受整个过程的时候,我们当然也把是否功成名就作为一项评判标准。
但这绝对不是唯一标准 ,所以“莫以成败论英雄”,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是由多种因素决定,不是能够完全控制的。但只要这个人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过程中动机是纯洁的,手段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并在这样几个前提下竭尽了全力,则虽败犹荣,仍然可以被称为英雄。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虽然最后看起来轰轰烈烈、功成名就,但如果这一切都是用不正义、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实现的,则我们也不愿意称他为英雄。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有目标、有理想,应该有要成功的信念,并为之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成功与失败,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败只是个人意识下的分别念,念念不同,而英雄是分别念中另外一个概念,或分别念,每个人心中定义不同,本就是两个有很多种答案的概念,所以莫以成败论英雄,所以莫以成败论英雄这句话本就不应是一个定论,也没什么好纠结或可纠结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