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我们该如何理解?
都是,佛学,有的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我们该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什么是“色”?什么是“空”?我们该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即是名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什么是色?什么是空?其实这个都是佛学的一种佛学经里面的,就是《般若波罗密多金星心经》被翻译成中文,你来就有无数的人一直在研究这部著名的经典,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多人一提到这里的色,就想到的是女色或者是男色。这里的色只是五蕴的代表,就是所有牵绊着我们的各种物质思念,友情有相即无相空,就是跳出了无用的束缚,开拓开了苦海的轮回,导到了幸福的彼岸了。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含糊虚无的命题我不清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色既空,空既色。这是佛家理念,佛学博大精深,非我等所理解,要达到这一境界,最少也是密禅的虹化现象。
道家所论的色,我所见的《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说的是内五脏,五色虽说外,其意在内,凡人外著五色,是天目闭而凡目开。能不盲乎?目乃神之门,要一毫不着,两眼光明,才能不盲。
至于空,道家有五空之说,谓顽空、性空、法空、真空、不空。《道枢·观空篇》:“其一顽空,何也?虚而不化,滞而不通,阴沉胚浑,清气埋藏而不发,阳虚质朴而不止,其为至愚者也。其二曰性空,何也?虚而不受,静而能清,惟任乎离中之虚,而不知坎中之满,离其至妙,守于孤阴,终为杳冥之鬼,是为断兄者也。其三曰法空,何也?动甲不挠,静而能生,魂然勿用于潜龙,乾位初通于玄谷,在乎无色无形之中,无事也,无为也,合于天道焉。是为得道之初者也。其四曰真空,何也?知色不色,知空不空,于是真空一变而生真道,真道一变而生真神,真神一变而物无不备矣,是为神仙者也。其五曰不空,何也?天者高且清矣,而有日月星辰焉。地者静且宁也,而有山Ill草木焉。人者虚且无也,而为仙焉。三者出虚而后成者也。一神变而千神形矣,一气化而九气如矣,故动者静为基,有者无为本,斯元龙回首之高真者也。”
故不空之空才是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
如果要说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六尘、十二处、十八界:六尘,就是色(眼所见的一切光、影、形状)、声、香(气味)、味、触、法(泛指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思想等等),对应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意识、思想能够升起的地方,也是第七识)等六根,六根与六尘就统称十二处,当六根与六尘接触的时候就产生了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就是有情众生接触认识世界的方式。
佛教的唯识中还有讲到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第七识的作用就像一个中转站,把前六识不断的收纳贮藏在第八识中,同时又恒持(不间断的保持)第八识见相二分,内以见分外以六识为“我”。
第七识的主要几个功能叫做“遍计执”、“依他起”、“圆成识”。“遍计执”就是我们所说的“概念”,当我们听到或者想象一个东西、一件事物的时候,就是想象它们的名字、形象等等,这就是佛教中所说的虚妄相,有情众生对世界的颠倒认知就是由此而来。“依他起”,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依靠前六识和第八识的见相二分而建立的,正确的、颠倒的认知都是依赖与这些识而建立的。“圆成识”就是清净自性。
第八识中有“见”、“相”二分,“见分”就是能见的功能,“相分”就是所见的相,都是第八识,只是因为第七识的“遍计执”,才会有内在“我”的概念、外在“世界”的概念,这就是“根身器界”,有情众生就在这里颠倒轮回。
说到这里“色即是空”就是指,依他起的“根身器界”是没有一个实体的,“空即是色”就是在遍计执虚妄建立了这个“根身器界”是不存在的。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就是所有的“根身器界”都清净自性因缘显现,所有的内外(“我”、“世界”)二相也不过是清净自性罢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所以,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去掉这个“遍计执”,以第六识的力量,不断的扭转第七识的这个错误的执着,“打七”就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新买华硕笔记本开机CPU就四五十度,玩游戏八十多度,是不是被坑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