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仅以诗句本身来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孤独,孤舟,永州仅以诗句本身来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点拙见,请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仅以这句诗本身来说,用白话翻译出来,就是它的意境——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诗之所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不仅仅是它描写的意境非常幽美,更是因为柳宗元借景抒情,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理想志趣交融其中,让这句诗更具诗情、画意。
下面,拓展一下,聊聊这句诗的出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魅力。
原诗:
《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古诗赏析:
诗人并未一味地通过外物来表现自己的孤独。诗人也有自己可乐之处。我们注意到,诗人选择了“渔者”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渔者在中国历代文人笔下多是智慧的象征。
诘屈原于江畔的,是渔父;于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是“白发渔樵”,《西游记》中笑傲王侯的,也是个渔夫。柳宗元的选择,实际上是他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诗人因外界给予孤寂,于是转向独我的追求——这也是中国文人惯有的手笔,达则儒,穷则道。不能济天下,于是只好独善其身了。
最后,这渔者所钓之物,不是鱼,是雪,这也正点明了诗人孤独缘由之所在——因为他不入俗者流,而自有更高的追求——如雪一样清洁之物,或者说是一种境界。柳不是姜太公,不会虚伪地以钓鱼为名去钓功名,自然也就得不到后者的“生前身后名”。
如果真的“夜静水寒人不食”,那也只能“满船空载月明归”。毕竟,时不利我,无可奈何。
如此一来,诗人的心境完成了由悲愤到寂寥再到孤傲自得并夹着许多无奈的多次转换,短短二十个字,以惊人的张力包容了诗人用满世界似冷雪掩盖起来的奔突不已的情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个清冷的境界,雪冷,人冷,心更冷!这说明这位心灰意冷的衰笠翁,在这个万籁俱寂的雪景中无奈地折腾自己,以排解心中的郁闷,改革的失败而受到贬责的打击,又无力回天,真是万搬苦闷,只有这种苍凉的处境能使他平静下来安宁地细想一切的一切?处境,环境,心境三位一体地进入了沉思的海洋……这就是我的浅见!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孤身一人在天寒地冻的江面上独自钓鱼,内心深处是很孤独的,另一个观点是心里很平静,如同修道坐禅一样。我们看到的是他钓鱼,可真正的也许是他在修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千万孤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特别孤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