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 “影视寒冬”说法?
寒冬,影视,亿元怎样理解 “影视寒冬”说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些所谓的女明星到综艺节目刷存在感的事情,也不能作为“影视寒冬”的佐证。演员这个职业有残酷性,女演员演技最好,到了一定的年龄也演不了主角,除非角色合适,所以有些一线女明星现在在综艺节目上频频露脸,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有些女明星演技差,之前靠刷流量起家,现在没有戏拍,说明市场理性了,这是一件好事,她们应该感谢综艺节目给了她们机会。
所谓的影视“寒冬”,其实也是一个行业淘汰洗牌的过程,好电影和好演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浮出水面,而那些浑水摸鱼的作品和明星会逐渐被淘汰。今年以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分别以7亿美金和6.99亿美金的票房排在目前全球电影票房榜的第九名和第十名,证明一部能够引起共鸣的电影到底能够有多大的票房产出。正在上映的《少年的你》也一样,现实题材加上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精彩演技,也让这部青春题材的影片票房大卖。这说明,即便在所谓的寒冬,照样有人能取得好成绩,关键还是看实力。
多栖发展、大IP资源、用大数据来写出最卖座的剧本,这几年,各种跟电影制作的概念层出不穷,整个行业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这对于影视行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突然而至的所谓“影视寒冬”,可以让大家静下心来,好好修炼一下内功。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做大做强的愿望是好的,但当疯狂扩张抵押投资遇到资金危机,公司就可能面临巨亏的风险;对于那些流量明星来说,之前的漫天要价已经让很多影视公司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作品的制作质量,现在让他们待待业,清闲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吃瓜群众大可不必担心自己的偶像没有饭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下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第一 如何定义当前中国的影视
说起来,特别是近十年,中国的影视作品,大多都是小说改编。大家都知道,小说题材广泛,言情、穿越、古装、电竞,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小说不敢写的,关键是编剧敢改,导演敢拍啊,有时候那些剧情真实侮辱观众智商。没有好的编剧,拍出来的作品又是已经有一定书迷的小说,这种本身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原度高也还好说,观众还会看,要是大幅度改编,还原度又不高,谁会买账。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觉得还是需要接受新的作品,那种谁都不知道的剧情,而不是小说改编,有一部分人知道,让人没有新鲜感,期待感。
第二 演员的薪酬
其实,我一直都不明白,演员为什么拍一部戏就可以拿千万的薪酬,当时还没有限薪令,咖位大的明星连参加一个综艺节目,都是上千万。前段时间,竟然还有明星卖惨,说明星是高危职业,你这个是高危职业,那让当医生怎么活,别说你晚上要拍夜戏,医生晚上还要值班呢。后来,限薪令的颁发,某些演员又不想降低片酬,自然就缩短拍戏时间,从而呢,作品质量也就那样了。
第三 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的竞争
现在,你不能仅仅是视频网站vip,还要是vvip vvvip才行,一部好端端的剧,搞什么超前点播,你是唬弄观众,还是想赚钱赚疯了。搞得观众体验感一点都不好,剧情被透露,一点新鲜感都没有。还不如在家守着看电视,可现在呢,一部剧上星也贼难,我只是想好好看个剧,有那么折腾人吗?
第四 资本
影视这个香饽饽,谁不想啃呢?资本的大量涌入,投资方对拍摄、剧本、演员有很大的话语权,这些都是导致一部烂剧的因素。东西不好,没人买账,路就自然走不通,走不通就即使止损呗。
总得来说,我认为影视寒冬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已。
仅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寒冬”来了“暖春”还会远吗?每个行业都会有“寒冬”,如果不创新,永远找不到出路,影视圈也该整顿一下了,优胜略汰,活下来的都是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冬天需要冬眠,说明需要好好修炼内功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影视寒冬”导致影视行业萧条的话题不时出现,尤其是今年三季度公司的业绩公布后,各大影视公司的盈利状况也未见明显好转。网上有各种消息出现,比如有一线明星没有戏拍,于是到各大综艺节目刷“存在感”。就连一些之前从来不接电视剧的女明星,也开始俯下身来,拍起了电视剧。当然,各大拍摄基地的开工率大大下降也是一定的。再加上从2018年5月开始的查税风暴,很多资本开始撤退,由此导致的“行业萧条”也是有目共睹,于是网上有人惊呼,“影视寒冬”太可怕了。
“影视寒冬”很可怕?为何说或许不是件坏事凡事最怕深究,如果仔细推敲那些“影视寒冬”的例子,会发现,所谓的“影视寒冬”,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行业发展减速是一定的,但由此推断出影视行业已经处于寒冬,恐怕就站不住脚了。首先,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并没有出现萎缩。刚刚过去的10月份,单月的总票房达到了81.7亿元,不但创下了单月历史新高,但排在了大盘历史单月票房排行榜的第三名。票房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的全年总票房还是有机会超过去年的。这几年,在资本的推力下,中国电影处于一种狂奔的状态,但这样的疯狂状态到底不是一种常态,行业发展和观众观影兴趣的培养都需要时间,步子迈得太快,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其次,观众对于电影这个行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很多人以为,电影行业是一个来钱特别快的行业。但事实恰恰相反,在全世界,电影这个行业都不能算是一门好生意。前几年资本市场对于影视行业一窝蜂的追捧,大多有跑马圈地的意图,现在资本撤退,真实就露出了水面。尽管如此,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大到足够能容纳所有有天赋的影视人才的地步。这样的市场都是“寒冬”,那像韩国和日本这么小的市场,电影人又该如何存活呢?
上一篇:怎样才能改掉爱发言的坏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