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熊孩子的熊举动,是在向社会控诉父母的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孩子,父母,家长有人说熊孩子的熊举动,是在向社会控诉父母的教育,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讲的是在高铁上有几个孩子在车上里吵闹,有一位男士无法接受,提醒孩子的家长管一管,但孩子的家长不但不管,而且反倒嫌弃他人多事儿,没把提醒者的眼睛打出了血。有评论者这样评“孩子还小,你跟他置什么气?”,也有人说:“样的孩子真欠揍。”但更多的评论是:熊孩子背后是熊家长。
苟不教,性乃迁。熊孩子不是生出来的,是教出来的,熊孩子的坏习惯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
熊孩子的经常有以下表现:自私不懂得分享,经常发脾气,撒泼耍赖,顶嘴,不讲道理,情绪容易失控。
养不教,父之过。熊孩子的家长都认为孩子淘气点是好事,“他只是个孩子。”作为口头禅。一次又一次无底线的纵容熊孩子,这样成了熊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年龄小不应该是熊孩子的保护伞。父母要从小立规矩。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父母。
教不严,师之惰。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的因素。有些学校一味的注重升学率,对德育的缺失将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点背诵并默写。所以在熊孩子的养成上,学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就是社会教育。这个娱乐时代。无论是手机游戏还是动画片儿,都不缺少暴力的场景或镜头。能力超强的孩子找到了落点,这才出现了模仿灰太狼烧伤小伙伴儿这样的新闻。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了熊孩子的形成。父母要做个好榜样,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学校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社会方面要加强对儿童娱乐的监管力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熊孩子的根源在于熊父母。有研究证明生理的遗传一般只有30%,人格的遗传高达80%以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昨天我说过:鲁迅先生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高尔基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
这两位大师把孩子和父母关系形容得维妙维肖。答案也在其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熊孩子已经让家长颜面尽失,而熊孩子的熊举动更让家长名声扫地。
“问题家长”“熊家长”俨然成了熊孩子父母的代名词。
平心而论,孩子之所以变成熊孩子,家长确实难辞其咎,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骄惯纵容疏于管教造成的。这一点,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熊孩子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老师和家长的神经。课堂上“大闹天宫”扰乱秩序,自己不愿学习还
干扰其他孩子学习,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班上若有熊孩子,班无宁日。
熊孩子在家里也是烫手的山竽,不认真写作业,不听家长话,说一句,犟两句,让向东,偏向西,
叛逆心理,逆反行为让家长头痛不已。
熊孩子的熊举动,家长为此必受到影响:老师会随时接见,电话会随时通知,微信也随时交流,或成为老师的座上客。
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教,父之过。这些人皆尽知的古训让家长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说熊孩子的熊举动在控诉父母的教育或有大事渲染之嫌,但却给熊孩子的父母敲响了警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熊孩子不可怕,熊父母才可怕。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熊父母,他们需要的是全世界都爱他的孩子,包容他的孩子,并觉得他孩子熊得非常棒,非常可爱。他们发现孩子错误不及时纠正,反而觉得有趣、有理、有本事,纵容孩子为所欲为。
这就导致了孩子日后成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形成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时候熊,长大了犯错估计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教育是春风化雨,以身作则。在孩子年纪还小、理性不足的时候,身教的作用百倍与言传。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及孩子从父母身上默默的模仿。
教育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如果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首先自己要成为那个样子。
跟孩子说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讲话,不如直接把自己声音放低。直接去做,道理孩子自然会懂。父母通情达理,孩子大多不差。父母整天麻将饭局不断,把房门一关喊一句“好好学习”,孩子能心甘情愿么?
惯子如杀子,总有一天他会被社会教训的体无完肤头破血流,与其日后后悔,不如从小教好,教会孩子爱与责任,让孩子能够真正的成长。
愿这个世界的熊父母、熊孩子越来越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