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书法中笔法千古不易?
笔法,书法,千古为什么说书法中笔法千古不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先说“书法”,它是指“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作为书法典范的字。”在广义上则是泛指赵松雪之前历史上包括《兰亭序》在内的一切法书。陈文将其理解为“学习书法”具体指学习兰亭序,实在不妥。
再说“用笔”,简言之,用笔就是怎样使用毛笔写字的法则,也就是笔法。它主要包括“执笔”、“运腕”、“提按”、“绞转”、“方折”、“中锋”,而用笔的核心是“中锋”。再说“结字”,结字即“笔势”、“字势”。它是一种单行规则,是每一个点画各自顺从着各具的特殊姿态的写法。
最后说“古法”,跋文中出现的两个“古法”,都是特指古代书家的结字方法,不过时限有别,“一变古法”的古法,是指秦、汉魏时期;而“然古法终不可失”中的古法,则是泛指赵松雪之前的各个历史朝代。
通过以上译文,我们不难发现,赵氏是在拜读了右军的《兰亭序》后,将从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的高度,有感而发,写下这段跋文的。开头短短数语,就揭示了“法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告诉了后人学习书法应掌握的原则,可谓提纲携领,要言不烦;接着,他又以“右军”和“齐梁间人”为例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在掌握用笔的同时“结字亦须用功”的重要性。最后感叹,“然古法终不可失矣”,旨在提醒后人,不要一味追求创新而丢掉古法,自我作古,应像右军那样,适古不泥古,变古适今古为今用。跋文充满辨证逻辑思维,令人折服。
据以上分析,笔者揣摩赵氏“用笔千古不易”之本意,是指学习书法应把体现书法客观规律性的“用笔”放在首位,这是千古不易的定律。规律性不能人为的改变,只能在实践中发现并掌握运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说“用笔千古不易”,没有说“笔法”千古不易。这是两个概念,议论者何故混为一谈?这两个概念虽相近,但混淆之后会带来极大误解。
赵说“用笔”,不说“笔法”,就是怕造成误会。赵的原意是:使转毛笔之法的重要性是永远要强调的。而绝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某种神秘的、极其重要的千古笔法。
用笔之法的重要体现在哪里?恰恰体现在与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不同时代相对应的、丰富多样、不断创造的用笔之法,而不是坚持某种单一笔法就指望包打天下。
王羲之的笔法只能管他自己,愚执者死抱不放,写篆隶唐楷亦然,岂不荒唐。所以各体皆有自法,并鼓励创造新法,这才是千古不易的用笔重要性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法源于造物之理,起于一点而生发万千之变化,古之大家书写皆源于同理,形态之分盖因习惯不同而非道理有差,用笔千古不易乃至理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千古不易,只能相对来说,是在没有创新前提下遵循古人的方法,证明创新的不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心随意是书法
临帖填摸无灵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关于书法中笔法千古不易我是这样理解的:字面意思千百年来没有改变,千百年来想写好真的不容易[害羞]千百年来的技法从没有过改变,贤能的书法家创造了字体书法就是用来学习的,经过千锤百炼,自然一气呵成。向先贤学习,学以致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千古不易之功法
笔法顾名思义:笔,法两字之内意。
1笔:书写工具①选笔,②持笔,③用笔,
2法:方法①选笔方法,②持笔方法,③用笔方法,④书写方法,⑤执念方法,⑥笔意方法,⑦笔境方法。
笔种不同持笔不同,
用笔不同书写不同,
执念不同笔意不同,
由诸多不同之事,导致书写出字体便不能相同,如要将笔法运用自如,融会贯通,再独创风格,怎么可能是一朝一夕?难如登天之事。那么修习好书法之功课更需要勤学苦练。
上一篇:自己的事情管不好、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你会喜欢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