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说书法中笔法千古不易?
笔法,书法,千古为什么说书法中笔法千古不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控笔能力
书法中的控笔能力每个人理解的都不太一样。你手里拿着笔,无论以何种形式拿笔,在书写的时候,都不能存在阻力。如果你只会一种执笔方式,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达到精深熟练的控笔能力。
控笔能力的提高可以从各种执笔法的练习中获得。每一个字或者每一行字都可以用不同的执笔方式去书写,直到每种执笔方式都可以熟练书写为之。因为你在自然创作的过程中,因为艺术思维意识的作用,有的时候兴起,会不知不觉的改变执笔姿势或者方法。这样也不怕某一个字会书写失误。也就是预防败笔的出现。知道为何二王几乎无败笔出现了吧。因为他们绝对是控笔高手。笔为我所用,我所想,即为所书,不差分毫。
自然书写中的调锋意识
关于自然书写中的调锋,其实就是一种意识问题。当然这必须拥有扎实的技法和结构基础,要对自然书写的规则足够精通。只有没障碍了,才会实现流利畅通的自然书写状态。还要去除刻意为之的心态,这都需要日久天长的磨炼心性才能达到。如果书法的高深,你只想到了刻苦临摹,刻苦书写,那么你将一事无成,最多只是个印刷字书写的匠人而已。
调锋意识最主要的是对笔法技法的熟练掌握,在运笔过程中不定时的,根据单字结构和空间安排的需要进行中,侧锋的不断变化,还有诸如提按的轻重变化等。当然某些不自主的回锋也是可以出现的。会有不同的感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用笔方法:
1、擫
用拇指的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内侧,力量朝右上方,拇指关节捻动笔杆向外稍弯。
2、押
用食指的第一关节紧贴笔杆的外侧,与大拇指配合起来,将笔杆捉住。
3、钩
用中指的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杆的外侧。
4、格
用无名指的指甲根由内向外顶住笔杆的右外侧,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而且向外推着。
5、抵
小指紧贴无名指,依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不接触笔杆。无名指力量小,不能单独推着中指的钩,还要小指托在下面,加一把劲。执笔方法十分重要,怎么舒服怎么拿笔是写不好字的。
笔法就是用笔和行笔的方法,一般讲起笔要逆峰入笔,中锋行笔,笔画结束时再回峰收笔,撇是出峰不收笔,捺是衂挫出峰不收笔。转折时可以用侧峰,这样可以形成方笔画,使字更雄强
“用笔千古不易”是笔法论术语。指书法用笔中内在的方圆、藏露、曲直、肥瘦等不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点画形态,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些规律长久以来便形成不可逾越的理法,是不能改变替换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中的笔法,几千年来已形成了一定的要求,虽说几大古代书法名家的字体各有千秋,但经过岁月的沉淀,法笔在大众中已形成了集体的共识。符合这些笔法的字,才是好的书法,反之,则为不入门的书法。所以,笔法,是古人流传至今并获广泛认同的的书写之法。遵循这些笔法的书法,才是好作品。当然,如果你是书法爱好者,在民间娱乐,不一定就要按照这些笔法去练习。但如果要登大雅之堂,非练笔法不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笔法,无非就是行笔的方法,即书写汉字点画时的提运按转折,换句话说,入笔,运笔,收笔,转笔,折笔。这是每位书家所必须掌握的。历代无所变,千古不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书法笔法千古不易,当然正确,但基本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吃饭的筷法也千古不易,就那么几种。重点不是笔法,也不是筷法,而是怎么用,如何用到恰如其分的问题。长篇大论最好讲,怎么难怎么讲,怎么正确怎么讲,用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话就像说男女之间就那么回事一样,好像说了什么,其实什么也没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笔千古不易”一句出自赵孟頫在《兰亭序》上的跋文,这句话历来被书家作为用笔为书法核心的有力佐证。但是赵孟頫说的这段话也往往被人们断章取义,没有理解其真意。为了正确理解“用笔千古不易”之真意,要先对对跋文中的几个主要概念给予解释,继而将跋文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予以浅析。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
上一篇:自己的事情管不好、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人,你会喜欢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