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历新年快要到了,你的家乡是怎么庆祝农历新年的?
腊月,新年,都是农历新年快要到了,你的家乡是怎么庆祝农历新年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然后,就要筹办年货了。杀年猪、打豆腐、做年笆、做糖笆、炒花生、炒瓜子一样不少,当然也有几家合杀一头年猪的,打豆腐和做年粑往往少不了亲戚或邻居在一起帮忙,这时为了相互帮忙和工具的借用,邻居们都提前安排好时间错开。
男人和小孩这段时间就要经常往集市上跑,置办诸如烟酒油盐酱醋、鞭炮香纸蜡烛、门神对联年画,给大人小孩置买一套过年的新衣新鞋等,小孩则买一些玩具糖果烟花之类。
到了年三十这天就最忙了,女人们从中午就要开始准备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往往也最能考验女主人的手艺。男人上午早早贴上门神春联,挂上红灯笼,下午就和小孩及族人一起提上祭品,上坟逐一祭奠列祖列宗,感谢祖宗一年来对一家大小的庇佑,祈祷来年对家人佑护。
上坟祭奠完毕后,还有一个重要仪式是整个族人到宗堂集合,一齐烧香、点烛、燃纸,跪拜列祖列宗。平日出门不在家的族人借此彼此问候,简单叙说一年在外在家的情况,当然不忘向同族长辈敬烟作揖。
时近傍晚,家家户户就开始关门过年,准备吃年夜饭了,年饭前先放一挂鞭炮。此时暮霭中的村庄,鞭炮声此起彼伏,火药的硝烟味在空中弥漫,每家每屋都是灯火通明,过年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年夜饭桌上推杯换盏,大人对小孩不再似昔日的严厉,一家人尽享美味佳肴,相互说些祝福的话。
年夜十二点刚过,辞旧迎新时刻,家家出门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俗称“出天放”。
初一开始,家家开始走亲访友了,一般先去拜访姥姥姥爷和舅舅一家,再是去其他长辈亲戚,依次再是平辈的表兄姐,往后就是关系一般的亲戚朋友了。
正月初七是小年,一般这天晚上都不再在亲戚家留餐留宿了,一家人再聚在一家过小年,放炮烧纸送罢祖宗,家人往往在饭桌上谈谈新的一年的筹划和安排。
过了初七,春节基本结束。出门打工的开始踏上征程,小孩们也开始忙寒假作业了,留在家里的大人开始一年的农事。
这就是我们江南的春节,网友们,与你家乡有哪些相似之处,欢迎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陕西宝鸡地区:从腊月23就开始小年了,因为腊月23是祭灶爺的日子,灶君爺要回天庭,于祝“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买的灶干粮(没闰月是12个,有闰月是13个)和路费纸钱编炮祭祀灶君回天庭,为灶君在天上说好话,30下凡耒带吉祥。
从24开始制买生活日用品,扫舍(打扫卫生:屋里屋外,房前屋后齐齐要打扫干净),新衣新貌,新鞋新袜,鸡鸭鱼肉,瓜子花生,粉条豆芽,调料油、酒,糖、果、礼品,请神、对联,大红灯笼,大炮、小炮………反正要样样具全。
到了腊月28,家家忙忙把面发,準备29蒸馍煮肉做隹肴,要一应等等全做好。
到了30,家家户户贴神灵,贴对联,请祖先,张灯结彩过新年,。30晚上摆宴席,合家团聚辞舊岁,小孩压岁钱长命百岁。30晚上不睡觉等待O吋迎新年,家家大炮小炮震天响,新的一年好時光。
初一大家好好玩一天,初二至初四送礼,初五至初十回节,正月十五闹花灯,放炮、放焰火,十五晚一过,年算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家乡是湖北黄冈的大别山区,小时候新年过的特别热闹仪式感满满。
从二十四过小年开始,就开始过年了,二十五,打豆腐,家家户户围在石磨前磨豆子,打豆腐,冬天的豆腐泡在凉水里,过年期间可以一直吃,不会坏,二十六,煮猪肉,把一些大件的要处理的猪肉,煮好放好,以备过年之需。二十七洗JIUJI(不知道普通话是哪个词),就是洗掉脏东西,二十八,洗邋遢,这两天大人孩子都要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的,以前农村卫生条件差,冬天的时候好久才洗一次澡,所以过年前这两天是洗澡的日子,二十九,煮猪首(猪头),三十夜,笑嘿嘿。这是我们到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嘴里传唱的歌谣
基本上大人们也都是按这个步骤踩点备货过年,在腊月十几到二十左右,家家都会复年龙(杀一头猪过年),二十四以后,打豆腐,舂米做糍粑,花粑,烫豆糕,做圆子(糯米粉做的丸子),忙了一年的农人们,在这些日子里尽情的做自家人爱吃,平时没空折腾的各种吃食。大年三十的穿上新衣服,上午带上一大块猪肉,一盘豆腐,一盘圆子,带上一瓶白酒,三只酒盅,三双筷子,再带上若干 香纸炮竹,都是爸爸领着孩子们,去各个祖坟上给祖宗辞年,每到一处,摆开酒食,上香点炮竹,恭恭敬敬磕头祭祀,我们大别山区的祖坟散落在不同的山头上,这时候,平时安静的山上,各处炮竹声声,打招呼的人们欢声笑语。一片详和。
下午三四点,基本都回家了,这时候,爸爸去整理大年晚上烧的柴禾,妈妈忙活了一天各种菜,已经差不多了,开始祭祀天地,家里的祖宗牌位,以及猪卷里管六蓄的神位,家里的灶神,完了以后,关上大门,摆上丰盛的年夜饭,大家喜气洋洋的就坐好,倒上酒,然后点燃早挂在大门后的炮竹,预示着红红火火响响亮亮,一家人就在炮竹的热腾腾的烟雾中开始吃年饭。仪式感十足。酒足饭饱以后,碗里要留 一点不要吃完,预示着有吃有剩,大家转移到火塘边,围着火,吃瓜子,聊天,大年夜火塘里的火是一晚上不能断的,一直要烧到天亮。
12点开始,开门迎春,放鞭炮,然后门开着,困了的可以去休息一会,初一一天不炒菜,煮糍粑吃,寓意,辞旧迎新。初一不出门,一家人在家其乐融融,可以去爷爷奶奶家,叔叔伯伯家,我们小孩子会各家串,每家都会倒一小碗瓜子花生给来家的孩子,两兜装得满满的,是孩子们这几天的财富。一天到晚幸福上天了。
初二去外公外婆家拜年,然后就是呼朋引伴,各家亲戚拜年,一直到正月初十左右,热情慢慢减退。但是十五之前都是新年上气,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要帐,不能做对别人不好的寓意的事情。
还有保留的传统是,从初二开始,镇上就开始搭台唱戏,黄梅戏一直唱到十五,还有摇船的,扮成戏装,抬着小船去各商家门口说唱一段,商家都会乐意送出红包礼品,所以正月的街道上也别是一番热闹境况。
上一篇:为什么有人看完《海贼王》916集以后,就明白了三灾为何会怕被海楼石捆住的大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