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舍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老舍,长篇小说,北京老舍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49年12月,正在美国讲学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返回解放不久的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并当选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由于亲属尚未返京,他暂时住在北京饭店。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老舍想自己购买一所房子。征得周恩来总理的同意,老舍请他在美国的出版代理人寄回五百美元版税,换成一百匹布,买下东城的一所小院(现在是位于灯市口西街的丰富胡同19号)。修缮之后,老舍和刚由四川返回北京的家人于1950年4月搬了进去。因院中的柿子树枝叶繁茂勾人流连,每逢深秋红柿高挂如彩灯缀满枝头,被老舍夫人胡�e青称为“丹柿小院”。丹柿小院静谧宜人的气氛持续了16年,终于被“文化大革命”的狂烈风暴打破了。
老舍 - 人物评论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百、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产生的时候是重要的,之后又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读者,甚至迷恋者;它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他的《劳动最有滋味》 、《养花》 、《猫》 、《济南的冬天》 、 《茶馆》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
老舍 - 老舍年谱
1899年2月3日,阴历腊月二十三
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的一个满族护军家庭。父亲姓舒,名永寿,母亲马氏。因为老舍在“小年”出生,马上就是新春了,父亲给孩子起名“庆春”。老舍出生于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小羊圈胡同内。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老舍幼年及少年时代生活于此,直至去北京师范学校住读。老舍在《四世同堂》和《小人物自述》中均以此为原型写到过它。
1908年
老舍离开私塾后就读于京师公立第二两等小学堂,该校坐落于西直门大街。校长景佑臣。 1912年该校改为女校后转学。
1912年
老舍在南草厂小学(即京师第十三小学)就读。学校为复式制,老舍常被老师指定照管小同学。
1913年1月至6月
老舍在京师第三中学第四班就读,在同学中以演说出名。它是北京最早的中学之一。前身是清代的宗学,后更名为北京市第三中学。坐落于祖家街,现名国富胡同。1995年该校设立了“老舍纪念室”。
1913年
老舍考取北京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入本科,1918年6月毕业。在校期间,老舍受到了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各种新学科的教益,并初步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民国初年北京培养小学和国民学校师资的中等学校。该校前身为京师第一师范学堂,1912年改组为北京师范学校。坐落于西城丰盛胡同,1915年迁校祖家街西端端王府夹道(现育幼胡同)。校长先后为夏锡祺、张暄、方还、陆�]等。
1918年7月至1920年9月
老舍在京师公立第17高等及国民小学校任校长。学校坐落于北京内城左区方家胡同。
1920年9月至1922年9月
老舍任郊外北区劝学员。民国初年京师劝学办公室下设职员,负责掌理地方设学事物,待遇优厚。郊外北区劝学员管理区域包括西直门外、德胜门外、安定门外、东直门外的大片区域。在职期间,老舍恪尽职守,曾打报告要求惩治奸商与解散非法私塾十余处,但在与地方恶势力的对抗中一度沉沦。
1921年初
老舍发表了他最早的短篇小说《她的初恋》。
1921年春
老舍重病期间在卧佛寺养病。卧佛寺始建于唐代,因寺内一铜制巨型卧佛像得名。经历代改建扩建,到清雍正12年(1734年)被赐名“十方普觉寺”,后两名并用。周围山清水秀,景色优美。
1921年起
老舍在缸瓦市基督教堂的英文夜校学习并参加宗教服务。1922年接受洗礼,后为教堂起草了教规草案,并继续主持“儿童主日学”,积极参与主日学改革。
1922年9月至1923年2月
老舍在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担任初中国文教员兼初级二年七组辅导员,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活动。
1923年1月
在《南开季刊》发表了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3年8月至1924年夏
老舍受代理校长罗莘田聘请在北京一中任教,讲授国文、修身、音乐等课程。1994年10月该校于350周年校庆日举办了老舍铜像落成典礼。
1924年夏
老舍经缸瓦市监督教会主持、北京监督教联合会会长宝广林等推荐赴英任教。
1924年9月至1929年6月
老舍于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授古文、官话口语、翻译、历史文选、道教和佛教文选、作文等课程,一年三学期,每学期上10周课,年薪250英镑。1926年改称中国官话和古文讲师,年薪增至300英镑。在校期间,老舍除授课外,完成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的创作,并为灵格风语言中心编写、录制了一套教学唱片。伦敦大学是英国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成立于1836年,总部坐落于马利特街,下属各学院分布于伦敦的各个角落以及英国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东方学院是其中的一所。
1924年冬
老舍住伦敦北郊巴尼特镇卡纳旺路(Carnarvon Road)18号,曾一度与许地山同住。其间,老舍开始创作《老张的哲学》。后老舍在散文《头一天》《我的几个房东》中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记述。
1925年春至1928年春
老舍住伦敦西郊荷兰公园附近圣詹姆斯广场(St.Jamess Square)31号。他与克莱门特・埃支顿(Clement Egerton)合租一层楼,相处融洽。二人互教语言,老舍帮助埃支顿完成了《金瓶梅》(The Golden Lotus)的英译。其间老舍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的创作。后老舍在散文《我的几个房东》中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记述。
1926年8月
在《小说月报》中《老张的哲学》的连载起署用笔名老舍,直至晚年。
1928年
老舍曾住伦敦市区托林顿广场(Torrington Square)14号。老舍在此期间完成了《二马》的创作。小说中人物活动的地区都在广场附近,其中“陶灵吞大院”及老舍对“Torrington Square”的汉译。后老舍在散文《我的几个房东》中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记述。
1929年
老舍住伦敦南部的斯特里特汉姆(Streatham)区蒙特利尔路(Montrell Road)31号。后老舍在散文《我的几个房东》中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记述。
上一篇:太阳部落组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