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溺爱孩子是害孩子,让孩子吃点苦才是爱孩子。家长如何认为?
孩子,溺爱,父母溺爱孩子是害孩子,让孩子吃点苦才是爱孩子。家长如何认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猴子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把它摆在猴子跟前,猴子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你越是让它够不着,它才越会努力去够。正因为猴子们很难得到它,在得到它时,才会珍惜。是珍惜使不好的东西变为了好东西。
养猴子的人,从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了一个真理,只有努力去够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由这两个小故事我联想到了现代家庭教育,我们现在不少父母“爱”孩子的做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龙”,而恰恰是培养成了“虫”。
仔细想想,我们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爱的方式不对,比如我们中国的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陪读”、“侍读”,专当孩子的后勤。过分溺爱将造成娇生惯养,使孩子丧失自强的信心和能力。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孩子,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殊不知,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优裕的生活容易养成孩子的“现代懒惰”,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杀他们的奋斗精神,无益于孩子成才。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补上重要的一课——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yiQIg.cOm)。
1、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孩子初来人世,单纯幼稚,假如家长处处都替他安排得天衣无缝,就如鱼儿生下来就好意为它套上一个救生圈,后果会怎样呢?
2、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家长提供的捷径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塌实,反而会对自己设计的路难以忘怀。而且,没有过程的结局、没有挫折的成功,就像凭空给了中国足球队一个世界冠军称号,有什么意义呢?
3、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珍惜、理解,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4、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甘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意这种观点,不能惯孩子,惯孩子等于害了孩子,俗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嘛,一定得让孩子学会吃苦,只有这样,他才领悟生活中的甜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我的家乡(浙江金华义乌)有一个专门的词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叫做:苦痛。你没有看错,义乌方言对孩子的爱表达是这么一个看起来跟爱完全相反含义的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这么值得玩味。再联系到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词:疼爱。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对小孩子要疼也要爱。这里更多的是说要让孩子多受一点挫折,犯错了要要有惩戒的规矩。老祖宗提倡的是有原则的爱,是有原则底线的。溺爱恰恰是表达了过分的爱,没有原则立场一味依着孩子顺着孩子的爱。那是要出大问题的!为何?小孩子的世界观里哪有什么是非曲直,大是大非呢?如果在小孩子成长的路上,没有懂规矩,守底线的父母在其成长的过程帮其认清为人处事的准则、底线,那就只能应了三字经里:子不教,父之过了。所以小孩子犯错了,父母对其小小的惩罚,小小的苦痛恰恰是老祖宗眼里对孩子最大的爱。[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经历挫折,方能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别过分,人类爱走两个极端,凭借感觉行事,尺度合理的区间是现实社会的纬度,爱的程度符合现实,苦的程度也要符合现实,走极端的结果是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挖了一个填不上的大坑,如果是为分不清楚现实的尺度是什么,找一个中间线,把你知道的两个极端作为参照,两者之间就是正常,不一定科学,但也不会太极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簡單點,父母中有老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气割枪头换了好几个,开火都是突突突放屁声,枪头还发红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