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四十不惑,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不再困惑的?
不惑,的人,到了四十不惑,还有什么值得我们不再困惑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能安居乐业,这才是不值得困惑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了,现在谈论这个问题,有些想不起来了,还有什么值得不惑的呢?真的不知道当初是谁说的四十不惑的?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我想当时写这句话的人的本意应该是想表达的意境是:人到了中年,随之而来的烦恼也就多了点,因为这个年龄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的压力,肩上的重担都有了,对家庭、对父母,责任重大,所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觉你这提问我能帮到什么或是我能做什么你任何不惑,可以找这方面的舒导医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们哭着来,梦一生而已。想的太多都是自寻烦恼,庄周和蝴蝶,谁知道是谁进去谁的梦境呢?随其自然,乐在其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走过了儿立之年,走向了知天命的年纪,而现在的我正值不惑之年,不用再疑惑,遇到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因为你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事业,已退无可退,只能勇往直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开篇之时,谈的就是“不惑”之“惑\",言下之意是年过不惑,自以为阅历之增加,应当少了困惑。但事实上困惑依然存在,无法象孔子那样做到“不惑”,最多也只能少惑,唯一明白些的事情是四十之后,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留点言。做些自己愿意喜欢做的事。
然而从开篇之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通过樊登讲书,我忽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原来我对这个“惑”字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不惑”不是说不迷惑,什么事情都知道了,而是说不为外界所诱惑,懂得了自己真正追求的人生目标,该有为人处事之原则。不会为着外界给予你的名或者利而轻易改变目标,改变原则。
俗话说的好,英雄所见略同。孔子在四十岁时能够“不惑”。孟子在四十岁时能够做到不动心。(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他的弟子公孙丑问他,如果突然有一天,齐王封你为相,可以实行你的治国方针了,你是否会心为所动?孟子的回答非常坚决,一个字,否,然后进一步说明,自己到了四十,心不会为之所动。这里要做个说明的是,孟子是先在魏国,后在齐国都没有受到待见,主张没有得到认同,更没有授官封爵,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封之为相,不为所动,确实难得。
同样,在一千多年后的王阳明,也是在四十岁左右的时候能够做到“心不动”。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同时做到立德、立言、立功的一位圣人,作为一介书生,还能带兵平定宁王之乱。叛乱平定之后有弟子问他,到底有没有什么技巧。王阳明说: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这句话真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这真是学以致用,潜心修为最好的典范。
写到这里,更感到惭愧,自己不仅对“惑”字的理解,有极大的偏差,但等明白之后,同样发现,不管是“不惑”还是“不动心”,作为一个凡人的我都非常难以做到。虽然笔名是“止若水”,但真要做到心止若水,还需要好好修炼。好在孟子在谈到如何不动心时传授了他的密决,那就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努力的方向。
有差距就有目标,这也算是“不惑”之一“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说是不惑之年,是因为四十岁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一个路口,男人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重要的责任要担当。有围城的束缚,有生活的磨练,有父母的嘱托,有儿女的期盼,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美好前程的创造者,他不得不走,但又不能走远,就像一只牵着线的风筝。
上一篇:我家宝宝对简笔画蛮有兴趣的,画得还不错,请问一下大家这个需要去特意的培养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