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学生家长,如何看待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孩子,课外活动,自己的作为学生家长,如何看待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促进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这个活动是否有机会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议题,或者某一个社会群体,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课内所学或者多年培养的专长来创意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对这五个成长方面的考察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选择课外活动。以成长来度量课外活动的价值,需要学生和家长从学生自身的现实出发,分析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弱点,选择可以为自己提供成长体验的活动。在仔细考察过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会经历成长,并有所感悟。家长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发学生对自我成长的反思,让成长沉淀成对学生有益的经验。对学生有益的体验,会为他链接到下一个成长体验。一轮又一轮的自我成长,才是获得名校录取和人生幸福的最值得的投入。
成长只能从自身出发,由自己经历,并连接自己的未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们家小朋友大一了。
我们家小朋友,我是不会让他去补课的。周末呢,我都是安排他参加兴趣班,打球打拳,弹琴画画。
到了高中,我家孩子的标签,叫多才多艺。乐队节他是最佳乐队的钢琴手,
戏剧节是最佳男主角,
口语比赛是冠军,还做了英文歌比赛的主持。
有人问我,人家都是让孩子去补课,不补课的,也让孩子尽可能在学习这里多花一点时间。我倒好,居然敢让孩子去搞这么多活动,那这么多奖。你就不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我说怕的,但是怕归怕,我是希望虽然他生在这个应试体制下,但也要健康快乐的成长。虽然高考也有600+的分数,虽然没达到他自己的目标,虽然成长也磕磕碰碰,看他自己呢,还是觉得挺幸福的。对于我这个爸,不安排他去补课,支持他课外搞文艺活动,他还是很满意的。
音乐节戏剧节这些,拿几个奖,都不算过份的,因为这些活动终有落幕的时候。我仔高二的时候忽然跟我说,今日头条跟他签约,每个月要写10-20篇文章,每篇给200块。我吓了一跳,高二这么多活动就算了,都是学校的。你还每个月去今日头条,一个月写10-20篇文章,那你那里还有时间搞学习?最后想想,还是同意了。读书嘛,考多少分读什么大学,将来他会过什么日子,他自己的事了,如果他自己觉得行,我就把决定权交给他了。
他们那个学校还好了,高一高二活动很多,高三就彻底不让玩了,全力以赴准备高考。今日头条这里,我也跟他说,不能写了,停了。还好,他还肯听我的话,高三了,他跟今日头条这边的编辑说,高三全力搞高考,不写文章了。
高考之后,他又开始在今日头条写文章。
大学功课其实也很忙的,社会活动也多。既然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路搞活动搞过来的,大学不让他搞,也不行。
高考之后,曾经有人问过我,有没后悔没有和其他家庭一样,让孩子把主要精力用来搞文化课?我说,我不后悔。高考考多两分,进一家排名更好的大学,当然好。但他这样的,有一个多才多艺的标签,也不错。
他们这代人,将来面对的是一个飞快变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最怕就是固化。在这个社会里面,学习是终身的。
我这样养大的孩子,应该会更加适应这个剧烈变化的社会,或许,他能比那些读书期间刷题为生的同学,面对变化的时候,适应的更快。
不管将来怎么样,至少,在中学阶段,跟其他孩子比,他更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鼓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必须参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头条!其实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一个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又回到这个老生长谈的问题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跟风别人家的孩子都报补习班,光怕孩子比别人差,也跟风报班。在补习班上有个老师这样讲,学校的东西都没学会,上补习班没有任何意义,这句话引发家长深思!但是过后家长们还是欢呼雀跃的报补习班,那不成报补习班是”新时代新风尚”么。我们家孩子没有报补习班,只报了一个兴趣班,学习成绩还很不错,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否则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变成学习的机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时间和机会。
你都不给他时间,让他怎么去社交?
这种社会技能往往被家长忽略。
当然,频繁地参与学校活动也是不行的。所以,易经里说“潜龙毋用”,小的时候不要太在意是否能展露头脚,默默地自己多观察多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你平时最常拍摄的摄影题材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