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青铜器完全腐蚀,如何修复?
器物,青铜器,文物青铜器完全腐蚀,如何修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方面是分析检测,包括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探伤、超景深显微分析等在内的科技的应用,是我们全方位了解文物保存现状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更好保护修复文物的前提。有了这些认识,在清理和修复过程中,我们才有谱,才知道哪些是污染物该清掉,哪些历史信息该保留;哪些是残缺该修复,哪些是铸造缺陷不该修,真正做到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没有科学分析检测支撑的修复是盲目的,这是我们的短板所在。
其次,材料工艺的单一性。修复过程中,可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要依据器物的具体实际来选择,每件文物残损程度跟保存状况可能都不一样,同一种试剂,适合这件器物的不一定适合那件,所以修复人员要多做实验,勤于思考,多总结,灵活应用,给文物以最适合的工艺和材料。从加固、缓蚀、封护到配补、全色,我们现阶段使用的修复材料都过于单一,在“可逆”原则的基础上,其实有很多可选择性。
再次,修复后的管控不到位。按照标准,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处理后,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以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保养,巩固保护修复的效果。温湿度是青铜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两项重要质量指标,它们既有其独立的影响又有相互关联所起的复合影响。青铜器保存要求室内控制温湿度在20±2℃,温度日波动范围小于5℃,相对湿度为40%±5%,相对湿度日波动范围小于5%的稳定环境中。避免氧化性气体与文物的接触,控制达到无氯环境。在宏观环境难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人为的控制措施,制造一个小环境来保证文物的相对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因素对青铜器造成的伤害。修复人员要定期对修复完成的器物进行巡检查看,一次修复,终身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青铜器修复是一项融合多学科的技艺,湖南因其土壤和气候的独特性,出土器物通常矿化严重,不同于北方和邻省各地区,故而要求修复工作者不仅了解共通的工艺流程,还要针对器物实际,匹配独特的方法和最佳材料,所以我们在提高自身技艺同时,又不能满足于提高自身技艺,还要多学习,多交流,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在修复过程中,细致观察,用心思考,增强研究能力,做一个综合型的修复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需要专业机构进行评估,经过严密的检测,制定详细的维护方案,可能耗时比较长,但是对东西是一次重生。喜采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化学去锈的方法有:
1:15%六偏磷酸钠水溶液可以去除铜器上的石灰石、坚硬的泥沙。
2:酒石酸钾钠15g、氢氧化钠5g、去离子水1000ml,再加5%过氧化氢,约40分钟以上可以软化硬壳层,去除硬锈层。
3:10%硫酸稀释液加10g重铬酸钾去除氧化亚铜,10%的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硝酸、5%草酸或醋酸与去离子水稀释液均可去除质地坚硬的铜锈层。
4:氨软膏法,将0.1g医用软皂造1L水中煮化,加入0.4g硝酸钠与0.65g硼砂,混合后煮沸,放置温热时加0.2%氢氧化铵,搅拌均匀后冷却放置。用时加同量的温水稀释,涂在锈层上,将其罩在玻璃器皿内观察变化,软膏发蓝变绿开始反应,一天可以换一次软膏,锈层软化后用蒸馏水浸泡洗净。
青铜器的缓蚀封护处理是青铜器保护修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护没有锈蚀的青铜器重要的一步。具体方法是在排风厨内将器物浸泡入5%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中,温度保持在60°C左右,约8小时候取出,拭去表面多余药液然后封护。封护用小羊板笔蘸甲基丙烯酸甲酯涂刷,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二甲苯中,2%的苯并三氮唑和适量微晶石蜡。当前,金属器的封护多采用2%的ParaloidB72丙酮溶液保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