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文如其人”这句话?作家与创作之间真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吗?
文如其人,作家,作品如何理解“文如其人”这句话?作家与创作之间真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文如其人”这句话?作家与创作之间真有这样的对应关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来,有一种主张叫“文如其人”,这张主张是对作品和作者的双重的狭隘认识。从最初对文章的品评过渡到对作者的品读,再延伸到对作者职业道德要求,再用这个道德要求解读作品。它是一个循环往复式的过程,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给作品打上了等级,给作者带上了镣铐。
人的性格天生的,后天的有意识培养,是对先天性格的或压抑或张扬。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工具之一。现代社会,用来表情达意的方式更丰富更科技了。无论哪种方式的表情达意,都是人对现实世界的观照。这种观照必然打上作者的秉性才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文如其人”的说法是对的。也就是说,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有相似度,文章能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但同时禁锢了或放大了对作品和作者的认知,从而导致从古至今对文人和人文的狭隘处理。
同时人的性格可以塑造的,可以通过学识修养来完善甚至改变人格。宋朝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为人深”就是一种性格,文如其人是一种作文境界。譬如,他的文章像他的为人一样质朴、纯真,真可谓文如其人。这个“他”有“质朴、纯真”性格特点,“他作的文章”有一种人人皆可受用的高境界。当一个人沉浮于社会,他的为人不是他本初的,而是熏染了社会习气。他不再愿意吐露心声,或者说不愿意直接吐露心声,如果愿意借笔发力,这个时候文如其人就变得不可捉摸了。如果其文像其为人一样不愿被人知道,一种隐士心态,辍笔可能成为其人生常态,其文自然不愿为人知。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主张君子应该是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偏重其中一方则是不足。苏轼的说法是对孔子说法的进一步事实论证,用为人和为文的关系来证明。发展到后来,只局限于为文的问题了,写文章要“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因此,“文如其人”不能简单地说是一种对应关系。
——2019.12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言行举止大多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行为学,心理学都有过深入研究和基本结论,但少数人也有他的特殊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有所思付笔端,
豪情壮志上云天。
金戈铁马多壮士,
柔媚浅吟女婵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如其人,是指作家作品的风格,和作家本人的性格特点相似。农夫觉得,这句话是很正确的。
文如其人这句话,由来已久,它最初出自于宋,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一个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和作家本人的性格特点很相似这一特点,从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能够得到印证。例如,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性格朴实,忠厚,善良,豪爽,其作品所表现出的也是语言扑素,风趣,亳无华丽之言。读陈忠实的小说,宛若在听一个关中老农在给你讲故事,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而深受感动。陈忠实从年轻时起,就非常崇拜作家柳青,柳青在长安县黄甫村落户时,离陈忠实的家乡,西安市郊西蒋村只有几十里路,除了仰慕,拜访,更是把柳青的《创业史》当圣经般咏读,不知翻烂了多少本。所以陈忠实所有小说的语言特点都和柳青的《创业史》,《狠透铁》等颇为相似。
另外,贾平凹和沈从文都是文人,性格相似,文风相似。读贾平凹描写商州山水,风情的散文,使读者不由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农村的情景。
而鲁迅和徐志摩,林语堂等,则无论从性格,文风上来说都是截然相反的。鲁迅性格直爽,有骨气,而文章则是犀利,泼辣,象匕首,利剑。蒙着眼晴都是能分辨出来的。
综上所述,"文如其人"之说是非常恰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的,就是"文如其人"。什么样的性格的人,创作出的作品,就有什么样的风格。其内函,其深度,也是其思想境界的一种展现。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作品与作家,或作者关系极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的积淀
作者或者作家写东西,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是:必须有生活经历。也就是说,一定要有生活的体验,经历了,见识过了,或者参与过某些活动、某些事情。就是不参与,也得知道,也得晓得这些人与事,等等,才可能在作品中高于生活的反映。写出的东西才令人信服,让人感觉是这么回事儿。
上一篇:为什么总有女孩子明明还很小,却老说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