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尹桂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越剧,芳华,越剧团尹桂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革”期间,尹桂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以致造成半身瘫痪。粉碎“四人帮”后,尹桂芳带病恢复了芳华。1986年芳华越剧团在福州举行规模庞大的建团40周年纪念大会与尹派艺术演唱会。当年“越剧十姐妹”中的傅全秀等以及尹派传人,从上海赶来祝贺并同台献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了“越剧奇葩”贺词。当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尹桂芳唱腔选集》一书。专门介绍了尹桂芳生平与艺术的《一代风流尹桂芳》也随后出版。1990年12月10至17日,芳华越剧团首次应邀出访香港,演出了《红楼梦》、《玉蜻蜓》、《何文秀》等优秀剧目,香港同胞首次欣赏到芳华的艺术风采。尹桂芳走了,但她却留下一笔闪光的越剧艺术遗产!
尹桂芳 - 个人轶事
身残意坚一九七九年,处于半瘫痪中的尹桂芳,在上海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越剧院的帮助下,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一天,她重新登台,与袁雪芬一起,唱起了《山河恋》的“送信”选段。容纳一万多人的文化广场座无虚席,有些观众乘飞机从香港、国外专程赶来观看。那以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尹派接班人的工作中去,一批批尹派弟子的成长与成熟,是尹桂芳艺术生命的延续,用她自己的话说:“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
“一点尹派味道都没有嘛”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派小生艺术创始人尹桂芳在电视台录制个人艺术集锦。其中包括尹桂芳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屈原》片段。在这出戏里,尹桂芳一改以往儒雅俊秀的小生形象,以老生应工饰演大诗人屈原。其中的《天问》,尹桂芳运用绍兴大板,白口和唱腔交叉呈现,慷慨激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然而,一位年轻的乐队成员听后竟说:“咦,一点尹派味道都没有嘛。”尹桂芳一愣,继而笑笑说:“小鬼,尹桂芳唱的都还不是尹派啊?”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流派艺术,中国的戏曲艺术才如此色彩斑斓。然而,流派一旦形成和固定,“懂行”的观众就会以流派特征要求流派传人,甚或像上述那位乐队成员,竟以条条框框约束起流派创始人来。其实,尹桂芳当时跟那位乐队成员还说了一句话:“我的唱腔都是根据人物来的,可不能在‘屈原’里放何文秀的唱腔。”所以,学流派,切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只求学得像,而要根据人物塑造的实际需求进行运用和突破。
《梁祝》主曲调是“偷”来的作曲家何占豪道:在浙江工作的他无意中听到尹桂芳演唱的《山河恋》,他被深深吸引了。来上海工作后,哪里有尹派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上世纪50年代,单位领导让他为梁祝谱曲,“要写深刻的,很美的。”何占豪有些犯难。一天,家门口正好有尹桂芳的演出,许多工厂女工虽然很穷,穿着开口的鞋子,但还是拥到剧院门口探着脑袋看,“每次听到‘妹妹呀……’这一段时她们就特别兴奋,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正是那一刻,何占豪突发灵感,写下了《梁祝》的开篇曲:“咪索拉多锐拉多索……是从尹老师那偷来的。”
尹桂芳 - 主要作品
尹桂芳一生演过上百个剧目:其代表作有《屈原》、《江姐》、《浪荡子》、《红楼梦》、《西厢记》、《何文秀》、《玉蜻蜓》、《信陵君》、《盘妻索妻》、《沙漠王子》等等。
代表人物有贾宝玉、何文秀、梁玉书、屈原、张生、信陵君等等。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艺术形象。
尹桂芳 - 活动年表
1939年2月6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十八日:尹桂芳首次到沪演出
尹桂芳首次到上海,客串演出于由王明珠、张桂莲主演的永乐戏院。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募捐运动在上海新新电台举办“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施银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商芳臣、李艳芳、邢竹琴等38位演员,参加播音演唱。
1941年1月2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举行
“全沪越国红星十班大会串”在上海浙东大戏院进行。日夜场演出折子戏。
演出剧目有: 《杨忠保》尹桂芳饰杨忠保《借红灯》(尹桂芳,竺水招) 《楼台会》(姚水娟,李艳芳)
《书房会》(马樟花,傅全香) 《大堂会》(商芳臣,林黛英) 《盘夫索夫》(竺素娥,邢竹琴) 《曾贵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化缘认妻》(尹树春,陈素娥) 《倪凤扇茶》(筱丹桂,张湘卿) 《方玉娘哭塔》(施银花,钱秀灵)是日,“越剧皇后”姚水娟演毕步出戏院,突遭歹徒投掷粪汁。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月22日至23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故乡灾款游艺大会,联合在大来、天香、卡德、民乐、永乐、南洋、同乐、浙东、万国等戏院演出的越剧团,假座上海更新舞台举行九班大会串。剧目有《碧玉簪》、《孟丽君》、《沉香扇》等。马樟花、李艳芳、王水花、毛佩卿扮演王玉林,施银花、筱丹桂、竺水招、邢竹琴、林黛英扮演李秀英,小白玉梅、姚水娟、王明珠、袁雪芬扮演孟丽君,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屠杏花扮演皇甫少华,小白玉梅、姚水娟分饰蔡兰英,屠杏花、竺素娥、张湘卿、尹桂芳分饰徐文秀。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7月29日至30日,中国救济妇孺总会筹募捐款委员会主办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在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日夜共演4场。剧目有《御笔楼》、《采桂别桂》、《楼台会》、《杨贵妃》、《恒娘》、《林慧娘》、《贩马记》、《碧玉簪》、《红玉公》、《貂蝉》、《拾玉镯》、《女钦差》、《书房会》、《宝莲灯》、《马寡妇开店》等。参与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贾灵凤、袁雪芬、马樟花、徐玉兰、赵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艳芳等演员。
1942年4月15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 傅全香加入同乐戏院,与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举行 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4年9月,农历甲申年:尹桂芳开始越剧改革
尹桂芳在龙门大戏院开始越剧改革,首演新越剧《云破月圆》(由深红编剧,红英导演),并建立剧务部。洪钧(韩义)、野鹤、钟泯、徐进、蓝明等相继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