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当时项羽选择渡过江东,在江东称王,刘邦会把他赶尽杀绝吗?
项羽,刘邦,乌江如果当时项羽选择渡过江东,在江东称王,刘邦会把他赶尽杀绝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年项羽被刘邦,彭越等几路人马大约有近60万人围在垓下,而项羽只有10万人马,从垓下突围后项羽人马几乎损失殆尽,到乌江只有28个人了,倘若项羽渡江逃亡刘邦必不会善罢甘休,所谓斩草除根,刘邦一定至项羽死地而后快,要不然放虎归山必是大患,而项羽在心腹爱将龙沮战死,20万主力大败,手下战将军士伤亡惨重,从江东出来时的子弟兵都损失殆尽,项羽已经心灰意冷,他觉得自己失败乃是天意,因此他感叹自己已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项羽不会回江东,因为他回去了也是无兵可征(江东的青壮男子早已被征召入伍战死沙场了,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项羽是当时的贵族,把尊严和脸面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江东子弟都战死沙场了他一个人回去怎么跟江东父老交代?
项羽很了解他的老对手刘邦,就是回江东了刘邦也不会放过他。反而会给江东父老带来灭顶之灾
个人理解这就是当时的项羽不肯回江东,选择自刎乌江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肯定会!另外项羽成败还不完全由刘邦决定,而是由他的个性决定!最重要一点,项梁也不在了,范增也没了,手下将士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项羽回到江东,纵是振臂高呼,江东父老还会像抗击暴秦时那样从者如云吗?所以项羽下场就四个字:败局一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会赶尽杀绝,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君,在简单不过的道理。即便项羽过了江东,也无力回天,垓下之战,项羽主力部队皆尽沦丧。
再则项羽基本百战百胜,垓下之战打破了项羽未尝一败的神话,自负不凡的项羽又极为好面,当初率领江东男儿起义,如今四面楚歌,回到江东苟延残喘绝不是项羽会做的事情。反观刘邦,文臣武将,人才济济,握着一手好牌的刘邦岂会放过项羽这只猛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楚汉争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片段,四年之争,最终以项羽自刎乌江画上句号,项羽高大英俊,勇猛无比,这样的英雄形象最后的败北难免让人惋惜。
可如果当时项羽选择退守江东,最后会是个什么结果呢?
个人认为项羽无论退到哪,最后也是同样的结局,但不一定会死于刘邦之手。为啥这样说,且听我一一道来:
1.两名军师决定着刘邦的走向
【萧何】
刘邦帐下功劳数第一的人物,从刘邦起兵之初就一直献策献计,帮助刘邦打下了大汉江山,他的每一条计策刘邦都毫不质疑。以萧何的智慧,他会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吗?在设计杀了韩信后,萧何自污名节,为的就是不引起刘邦的怀疑。倘若当时项羽过了乌江,偏居江东,这不正好还能给自己留些用武之地吗?所以如果项羽退守江东了,他一定不会主张把赶尽杀绝。
【张良】
刘邦帐下又一号大师级军师,虽然当时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的就是他,那是因为胜利就在眼前,没有不争取的道理。可是如果项羽东渡乌江,占据江东险势,第一个反对进攻的一定还是他。张良是典型的黄老派,懂得顺势而为,知道凡事不做尽。这也是他早早隐退,成为为数不多保全者的原因。
刘邦之所以能从小小的亭长干到一国之君,离不开这两个军师的辅佐,当然刘邦对二人也是格外信任,所以根据以上的观点来看,如果项羽在江东称王,二人一定不会轻易让刘邦把项羽赶尽杀绝。
2.项羽的性格注定了难成大事
【优柔寡断】
项羽得知刘邦已经率先攻破咸阳的消息后大怒,率四十万大军驻扎新丰鸿门,此时刘邦只有十万之众,于是强行邀请刘邦前来鸿门坐席,刘邦不敢不从。可是席间对杀不杀刘邦一事上却没能做出明确的表态,以致刘邦安全返回灞上。
老天给了他杀刘邦的机会,但是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当刘邦杀他的时候可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就印证了“心不狠,站不稳”这条江湖规矩。
【格局太小】
首先说火烧咸阳,纵然那是前秦的建筑,也着实没必要烧毁了泄愤吧?要说对前秦的仇恨,百姓比你项羽要多得多,为何不把能分的都分给百姓呢?
再说定都一事,当时手下谋士劝说项羽定都关中,可他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非要定都在彭城,错失了霸守关中的最佳时机。
从做人做事的性格和格局来看,虽然自称霸王,但项羽注定难成霸业。这样的人如果做了王位,德薄位尊,只会死得更惨。
上一篇: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