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上一年,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生辰,中书,也是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上一年,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生辰纲被谁劫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晁盖智取生辰纲,全赖吴用谋划,白胜卖酒,其余三阮、公孙胜、刘唐做苦力。几个得了钱财,后被何涛之弟何清认出晁盖并发现白胜异样,方才牵扯出这伙人。
后来宋江报信,晁盖等人上梁山。
晁盖等人的智取生辰纲,很巧妙,几乎找不到漏洞。但最大的缺陷就在晁盖名望高,认识他的人太多。
当日是六月初三日,有七个贩枣子的客人,推着七辆江州车儿来歇。我却认得一个为头的客人,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因何认得他?我比先曾跟一个赌汉去投奔他,因此我认得。
白胜在受刑时,一直缄口不言。直到说出晁盖之名,白胜以为官府尽知真相,方才吐露。他的出卖,晁盖也是诱因。
却好五更天明时分,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连打三四顿,打的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府尹喝道:“告的正主招了赃物,捕人已知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了,你这厮如何赖得过!你快说那六人是谁,便不打你了。”白胜又捱了一歇,打熬不过,只得招道:“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来纠合白胜与他挑酒,其实不认得那六人。”
所以,晁盖此次事情败露,皆是晁盖的“明星”身份惹出来的。
晁盖智取生辰纲,如此隐秘,又如此完美,都已破案,为何之前一次生辰纲,却不了了之呢?
1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无获。
上年劫生辰纲之事是谁做的?
梁中书!
动机生辰纲十万贯,是梁中书从大名府搜刮而来,每年都要送蔡京处,以作贺寿。
每年十万贯,即便是大名府,即便是梁中书,也都觉得吃力,毕竟不是小数目,梁中书自然不愿将苦苦压榨出来白花花银子,拱手相让。
但蔡京位高权重,妻子又泼辣要强,梁中书不敢不送。
梁中书不想送,却又必须送。梁中书只有一个办法——监守自盗。生辰纲送出去,再半路抢回来。
如此一来,送礼的名义,有了。十万的钱财,有了。一举两得。
赃物晁盖等人的谋略,绝对比上年的周详。毕竟杨志不是一般人,普通策略不会成功。而去年押送不得人,容易得手。
以蔡京在官场的地位、威信,下方官府肯定拼命查案,不可能糊弄了事。在官府仔细勘察之下,一个简单的抢劫案,居然一无所获,毫无线索,也没有赃物出现。简直是匪夷所思。
将上年的生辰纲,完整保留,今年再送一次,这样就可以保证赃物不出现在民间。
所以,梁中书才是抢掠上年生辰纲之人。
此后,梁中书再没送过生辰纲,省下的十万贯,全都入了自己的腰包。
2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也是梁中书策划的。
不过这次,他不想自己劫,怕被蔡京看出破绽。他就让人真枪实弹的来劫。
目的是,以后都不用送生辰纲了。每次生辰纲都被劫,这不是送给蔡京,成了送给劫匪的了。蔡京也不会让梁中书送,梁中书自己也不敢送了。
证据如下:
一、消息走漏蔡京生日之前的四五个月,生辰纲的各种消息就已经出现。
公孙胜、刘唐都是带着生辰纲的押送路线来的。生辰纲的运送,这是顶级的机密行动。线路泄密,这种后果,不可想象。
谁能将这么重要又隐秘的消息走漏呢?当时梁中书对自己的媳妇儿可都没说细节,押送军健更是后来才挑选的。
这个消息的保密程度,已经做到完美无缺。但事实是消息走漏的很彻底。只有梁中书一人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也就只有梁中书一人能将消息泄露。
梁中书是内鬼!
二、押送队伍生辰纲的押送人选是杨志亲自挑选,梁中书无话可说,难以做手脚。
于是,他又借妻子之名,插进去一个老督管,一个小虞侯。这二人在押送途中,可是处处掣肘,对杨志百般不满。
黄泥岗这一险要之处,世人皆知。二人却偏要在黄泥岗歇息。为得就是将生辰纲成功送人。
二人本不应该出现在队伍中,硬安插进去。实在可疑。而且押送生辰纲危险又招摇,相当于一个炸弹,梁中书妻子的体己人,不是应该与大部队分头行动才更安全吗?
梁中书安插人之前,几次给杨志策划方案,都是找事的计划,意图很明显,为了让人劫走。
可是都被杨志否定了。梁中书无奈之下,只能更改主意,安插人手,从中捣鬼。
由此两点,可证生辰纲是梁中书一手策划,故意让人劫走。
结语
北宋末年,昏君奸相,百姓疾苦。州郡官员更是唯财是举,贿赂成风。
梁中书有岳父蔡京这棵大树做依靠,在官场如鱼得水,坑骗了不少钱财。可见其爱财本性。每年十万贯的寿礼,实在有点多,梁中书也不舍得掏,只能以一次又一次的被劫,来保自己的钱包。
梁中书此招又绝又损,一劳永逸,从此之后,再不用给蔡京送礼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历史上,《水浒传》和《红楼梦》一样作为禁书的时间更长,有400多年左右。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有许多暗战。《水浒传》更加明显,虽然书中许多被逼上梁山,但大多最后都万流归宗,被两个人指点了归宿,一个是柴进,一个是宋江。这两个人共同特点就是武艺不怎么样,但是超有钱,钱多的见好汉就撒的地步。那么他两的钱哪里来的呢?柴大官人不过是没落贵族,一个新兴的爆发户高廉都对付不了,宋太公更是小财主而已。只有一个解释,他们的钱来自一个神秘的组织,那是什么组织呢?我们看作者施耐庵的出身: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这里有两点可以看出,一是与当道不合,放弃举人、进士身份教书(与书中角色吴用的身份一样),二是和高徒一起投入张士诚军中当过幕僚。可想而知,这个神秘的组织当是张士诚部队信奉的白莲教了。
而白莲教的兴起并不是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才开始的,史料记载,白莲教,是北宋至近代流传的民间宗教。渊源于佛教的净土宗。相传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334~416?)在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主持者既有僧侣,也有在家信徒。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僧人茅子元(法名慈照)在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建新教门,称白莲宗,即白莲教。元、明、清三代在民间流行,农民军往往借白莲教的名义起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