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书法作品看上去有气势?
气势,书法,书法作品如何让书法作品看上去有气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让书法作品看上去有气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說气勢,莫如毛泽東,岳飞的书法,关鍵还是內容与风格有机的組合。书如其人,硬裝是裝不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的气势有两种,一种是内含的气势,类似不“怒”而威的气势,还有一种就是外露的气势,前者的需要的是学养凝结而成。后者的作品外在的气势,比如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徐渭和王铎、岳飞等的草书。书法的气势产生与书法家的品性和审美理想、生活经历。比如颜真卿的书法的气势,就是一种忠义昭日月的郁礴豪迈之气,这种气,从表面看是出于书法家的技法娴熟和高超的书法艺术造诣,实际上,源于书法家的心底或者说精神世界,有什么样的心胸,书法中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气韵和精气神。
从技法上来说书法要有气势,结构的疏密虚实对比要适度夸张,重心要错落有致或上移,主笔要突出,甚至夸大偏旁部首间的对比。在就是用笔速度要略快一些。创作作品是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心不宜迟,自然有气势。
在就是在技法娴熟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同样会有气势,书法创作不能无病呻吟。
如颜真卿的《裴将军帖》那样,在一种特殊的心态下的作品气势就会更加饱满昂扬,郁郁勃勃,八面威风,气势夺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邀请
气势是“气”和“势”的合并概念。“气”是偏于内在的,“势”是偏于外显的,都偏于力量、力度、气度和非凡的胸襟。
蔡邕《九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气势审美在中国传统诗文书画中运用颇多,如评价李白的诗为“饥鹰下掠,逸气横空”;魏武帝诗霸气淋漓;评价米芾的字“如天马脱衔”,王羲之的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都是气势的审美。
一书法的气
书法艺术中的气是书法作品一种生命状态、生机活力的审美。
气在中国艺术审美中是艺术深层的具有生命内涵的审美。最早是见于《乐记》,认为音乐产生于天地之气,音乐作品之气与人身之气相感应;曹丕首先将气引入文学:“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开启了中国文艺学“养气”论以及作品风格审美理论之先河; 谢赫的《画品》、王僧虔的《笔意赞》、庾肩吾的《书品》都提出了气韵、滋味、神采等气的审美思想。
气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志气、意气、浩然之气等,即是精神的;凡物质生成的、生理上的,本身的或吸收的气,都是物质的。这两种“气”汇合在一起.贯注于天地之间,便有一切之气.
气是书法创作的本源, 书法以表达人之性情为根本。“气源”、“物象”摇荡性情,形成创作的欲望。张载《正蒙•乾称》“凡象,皆气也。”
在《书谱》中便有“五合”的创作状态:“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这是书法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
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首先是在书法创作前,人身之气与精神、情感的无形之气形成了复杂的变化,气通过笔墨的挥运转化为有形之象的线条,同时,线条的运动又随书法主体的情绪变化和周身的精气变化而出现跌宕、起伏。
二书法的势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
“势”就是势态,就是人体活动的姿势。气势与意境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之分。有人认为气势是摆架势、甩膀子、做样子、写大字。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气势与字的大小无关, 字大而躁、字大而丑、字大无神就谈不上气势、意境。字小而经典,韵味十足,笔墨酣畅,照样饱含气势、意境。
势还有一层意思,是用势指代相应的书体的,卫恒《四体书势》可知,笔势、草势、隶势、古文字势之类。
《九势》中说:“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体势尚有另一层意思,那便是字形大势,如向与背,偃与仰,欹与正,纵与横。进而有“主笔主势”之说,是指决定字形大势的那些关键性的笔划。
至若“结势”一词,书论中之“势和体均”、“异体同势”等语,都是讲字形结构的。
如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情澎湃,豪情满怀,必须用狂草来书写,这样龙飞凤舞,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才能够把诗词作者的豪迈心情表现得淋漓至净。
同样给人祝寿的百寿图,就必须用篆书来书写,如果还是行草,就贻笑大方了。
三书法的气势
书法的气势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书法的气势是建立在书写者对笔、墨、纸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毛笔,做到笔画到位,结字严谨,章法合理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又要求书写者具备豪爽大气的性格,书写者胸中有气势,否则书法作品就不会有气势。正所谓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的气势是在一定的法度的范围之内的,有气势又有法度的书法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解决了以上问题,书法的气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笔未著纸势先发。书法的“气势”不是写出来的,必须通过濡养涵养胆识,凛凛正气、恢宏才气、卓荦豪气,才能将“气势”从你的指尖生发开来。
1,“山雨欲来风满楼””笔所未到气先吞”;
2,气势的形成还有所谓: 看似离纸一寸,实则入木三分;
3,千方百计把所写内容背下来,稔熟于心,草稿反复练习,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就会形成一泻千里、汪洋恣肆之气势;
4,所谓“八面出锋”,以侧取姿、以斜对险,疾涩并施、淡笔飞白,并赋予笔画以“方向性的力”;布局时,注意突出“字眼”,字突出“主笔”,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上一篇:90立LNG储罐量程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