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又是一年数九寒冬,古人冬天学书法如何御寒?
炭火,冬天,古人又是一年数九寒冬,古人冬天学书法如何御寒?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又是一年数九寒冬,古人冬天学书法如何御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冬天学书法是用炭火盆来御寒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
我们南方的冬天,古人学书时旁边放一炉炭火,一可以取暖,二可以温酒,边饮酒,边取暖。乐而学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一、年数九、寒冬、古人、冬天学、书法如、何卸寒是七个人的姓名,为什么呢?因为是、年、寒、古、冬、书、何都是姓,其中“寒”字还指唐代诗人元積的一诗五言诗《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温室
汉朝时,皇宫中就建有温室,以花椒为材料,弄碎成泥,涂在墙上形成保温层,再铺上壁毯,用大雁的羽毛做成幔帐,地上铺毛毯。在这样的温室里,冬天可是一点不觉得冷,这就是史书记载的“椒房殿”。这可比我们的空调房好多了。
火墙
皇宫的供暖问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种设计很像现代的暖气供应系统,就是将宫墙砌成空心的“夹墙”,就是所谓的“火墙”,外面燃烧的炭火导热墙壁形成温室效果。
熏炉
古代有钱人家都会在屋子进门处放着一个鼎状的东西,那就是“熏炉”。熏炉也称“暖炉”、“红炉”,类似我们现在的炭炉,利用炭火散发的热量来取暖。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冬天时,是如何御寒的?

昆哥爱历史
02-01 22:42
关注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怎么过冬?古人的御寒方式牛的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吃、住、穿,简直五花八门,不亦乐乎!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的国家,从春秋时期就已经普遍开始用煤烧炭取暖了。当然,古时人分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人,用炭火取暖的方式那时截然不同的。
宋朝以前棉花未大量普及,华夏人民只能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和无比的智慧让自己熬过寒冬。而御寒的方式从吃嘴里的、住屋里的、穿身上的、抱手里的,方式各种各样。
温室

汉朝时,皇宫中就建有温室,以花椒为材料,弄碎成泥,涂在墙上形成保温层,再铺上壁毯,用大雁的羽毛做成幔帐,地上铺毛毯。在这样的温室里,冬天可是一点不觉得冷,这就是史书记载的“椒房殿”。这可比我们的空调房好多了。

火墙
皇宫的供暖问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种设计很像现代的暖气供应系统,就是将宫墙砌成空心的“夹墙”,就是所谓的“火墙”,外面燃烧的炭火导热墙壁形成温室效果。
这两项都属于大工程,只有皇室人员才住得起。

除了住的方式讲究,冬天随身取暖的小物件是必备的,取暖效果也是杠杠的。
熏炉
古代有钱人家都会在屋子进门处放着一个鼎状的东西,那就是“熏炉”。熏炉也称“暖炉”、“红炉”,类似我们现在的炭炉,利用炭火散发的热量来取暖。
手炉
就类似现在的“暖手宝”。炉子里放着火炭或还有余温的碳灰,手炉制作精巧外面还有精美的布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或捧在手上,这是冬天逛街必备神器。
足炉
就是暖脚的,比手炉大一点,用锡或铜制作成的一种瓶子,里面注入热水。主要用来暖脚,可以随身携带或放入被窝中。类似我们现在“热水袋”。
以上基本就是古代人取暖的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的书写工具似乎只有毛笔,练不练的都是在练书法。想想看颜真卿万分痛苦,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完成《祭侄文稿》,他可不是为了练习书法,只是在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那已经是天下第二行书了。
网上有一些流传下来的旧社会餐馆老板随手写的结账收款单据、药铺里的账房先生写的字据等等,搁在如今人的眼里都是书法作品,因为我看今天的中书协里面的书法家也没几个人能达到这个水平。
餐馆老板的收款菜单台照
因此,题主的问题可以简化为古人如何取暖?
古人没有开发天然气、没有发电、太阳能,可以肯定,古人取暖的主要热能量来源就是煤炭、木炭及大太阳,极个别地方可能会有断层倾覆,原油自然涌出来,舀上几勺子烧烧取暖也有可能。
大家烤烤火
我这里给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孟郊在冬天的凄惨生活。
孟郊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认为孟郊与韩愈的文学成就旗鼓相当,他说:“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
看看孟郊的历史记载,你会觉得他似乎一生都在不断写诗,基本上他就没有干过别的什么工作,诗作也颇丰,流传至今的五言诗多达500首。孟郊幼年家境贫寒,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写的“游子吟”大家一定熟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想象,孟郊穿的衣服都是他老妈妈缝缝补补做成的,这日子肯定非常贫寒。
上一篇:之前手动挡8年,现准备换辆天籁,计划开10年以上,这车靠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