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呢?
唐诗,唐朝,宋词为什么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说,王国维本身的说法没有问题,只是我们很多人道听途说,没有他那么高深的学问,自己又对诗词史不了解,就容易误会这些话的意思。
即便看到这里,还是会有很多人说,这有什么打紧?反正我就是这么理解的,也没什么问题啊。
确实没什么问题,你自己都没有弄清楚的想法,别人自然也不能要求指责。没有求知的心,讲再多也是白讲。
晚清第一词人
附带说一句,王国维还说过“纳兰性德是晚清第一词人”,不知道被多少人引用过。他们都是纳兰性德的铁粉,在大学问家王国维这里找到了证据支持,便自以为自己的爱好就真的是官方认证了。
王国维何止说过纳兰性德是晚清第一词人,他甚至说过“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看看,又误会了吧?
不是说纳兰词不好,而是第一人还真算不上。是不是王国维的表叙有问题?和“唐诗宋词”一样,他说的是他的意思,我们理解是我们的意思。
是我们自己太浅薄。
学问家说这些话是有背景的,而我们喜欢把背景忽略,直接用大而化之的话来代表一切。实际上词牌的风格早在北宋苏轼出来,就已经划分出豪放、婉约的派别,在南宋婉约派继续发展,又分出清空的风格,超出了婉约。在体式上强化格律,出现了格律派。在表达上,更加雅化,越来越凸显了高级文人化的特点。
词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风格流派不断产生。而纳兰词则属于经典婉约派。在这一派里,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并不为过。
为什么?因为别人都不再沉溺在这种婉约风格里了,别的流派在向外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改变,只有纳兰没有变化,那自然在这个流派里,是第一人了。
纳兰词风格柔弱,情感低沉,长于思考,不善形象。 如果我们多读读清代的陈维崧、朱彝尊、厉鹗、文廷式、王鹏运,就会发现纳兰词不过如此。
为什么纳兰词在当代非常流行?因为诗词文化的衰落。好的诗词,我们读得太少。而纳兰词和如今流行的小情调特别搭。
很多人又会说了,我就是喜欢他的词优美、伤感。
没有问题。就好像你要认为“唐诗宋词”就是因为这些文体就是当时第一一样,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不要因为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体”、“纳兰是晚清第一词人”,就错误地让王国维的看法来为你自己的幼稚观点代言。
因为王国维的话不仅仅是这个意思。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个问题问得并不准确,唐朝并不只有诗,宋朝也不只有词。事实上,词就是在唐朝诞生的,宋朝的诗也非常出色。至于为什么普遍都说唐诗宋词,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但要完全说清楚的话,要花很大的篇幅讲一讲中国诗歌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诗歌文学的源头,《诗经》与《楚辞》
任何文学体裁都有一个起源和发展过程,我国古代诗歌成就辉煌,放在全世界的文学之林,也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存在,而我国诗歌之源流,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文学之源,主要收录了我国西周时期到东周初年的诗歌,合计300余篇,其作者几乎全都无法考证,只有个别作品例外,而且也不能确定。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即《国风》《大雅》《小雅》《商颂》《周颂》《鲁颂》,其中《国风》主要采自全国各地民歌,比如《秦风》便是秦国一带的诗,《大雅》《小雅》则主要为贵族祭祀、宴会等场合所作,《颂》则是之王室、诸侯祭祀宗庙的诗歌。
《诗经》中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就是一句四个字,我们所熟知的诗经名句大多都是四言,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等不一而足。
《诗经》之后,乃有《楚辞》,若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那《楚辞》就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代表人物是屈原与宋玉,最为知名的作品当属《离骚》。
二、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
在《诗经》中,其实已有五言诗的萌芽,但一直到西汉,五言诗才开始发展壮大,相传第一首成型的五言古诗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虽然这首诗实际上不大可能是虞姬写的,疑为后人伪作,但五言诗成型于西汉是没错的,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便是《苏武李陵赠答诗》的出现。
《苏武李陵赠答诗》据传是西汉时期李陵与苏武两人之间往来赠答的作品,亦有人怀疑只是托名,作者另有其人。但不管怎么说,《苏武李陵赠答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同时代,还有一组比它们地位更高的诗,那就是《古诗十九首》。
南北朝时期,我国有两本很著名的文学作品点评选集,分别是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撰的《文选》与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前者注重作品收录,后者注重点评。《古诗十九首》收录在《昭明文选》之中,《文心雕龙》也对其推崇备至,称其:“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可以说,《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体诗发展历史中继《诗经》与《楚辞》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三、汉乐府、建安风骨、齐梁宫体诗
与《苏武李陵赠答诗》和《古诗十九首》同时出现的,还有《汉乐府》,最初《汉乐府》主要是采集民间歌谣和诗歌用来配乐演奏的,《汉乐府》中也有许多名篇,比如《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乃有三曹七子等人以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铸就了建安风骨,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主义,掀起了我国古体诗的又一个高潮。
但魏晋以后,诗歌逐渐流于浮华,虽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大家,但也难阻挡玄言诗、求仙诗等大行其道,到南北朝时,更是形成了风格绮丽、苍白无力的宫体诗,格调不高,成为诗歌史上的一种流毒。
不过,宫体诗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贡献的,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发扬了“永明体”中对诗歌声律的要求,对隋唐以后的格律诗形成起了奠基作用。
四、古典诗歌的最高峰——近体诗的出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声明一个概念,所谓的近体诗,并不是近代的诗歌,而是古诗的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唐诗,都属于近体诗。
大抵上来说,我国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便是隋唐以来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押韵与平仄,近体诗按每一句诗的字数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按句数分为绝句和律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