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呢?
唐诗,唐朝,宋词为什么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
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体裁分类:小令、中调、长调。
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晏殊
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现如今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为什么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呢?
首先,这个问题有语法问题。
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是这么问:为什么说唐诗宋词,也就是为什么诗和词分别成为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学代表?
唐诗宋词的问题
这个说法是王国维提出来的。他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并提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概念,大家觉得挺有理,便广泛使用了。甚至很多朋友就错以为唐朝只有诗,而宋朝只有词牌,元朝只有戏曲,到了明清就只有小说了。
这是很荒谬的理解。
是王国维的问题吗?当然不是。王国维学问很深,他提出来的概念是对文学史做出了研究之后的简略化提示,至于读者如何理解,就得看读者自身的功力。
只是大多数只知其然罢了。
有很多朋友就会批评我了:我们当然知道同时期还有其他文体,唐朝也有曲子词,宋朝也有宋诗,元朝多的是诗词,清朝还有纳兰性德,只不过这些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清朝的小说相比较其他的文体来说,是当时代的主流,创造了当时代的文化辉煌,在当时代地位崇高。所以才会有“唐诗宋词”一说。
这么说对不对?
还是不正确。
我们要通读诗词史,才会清楚明白。宋诗的地位在当时是绝对高于宋词的,在以后的所有年代里,诗词的地位都高于戏曲、小说,直到今天。
实际上王国维是什么意思呢?王国维是从文体本身的发展高潮阶段来进行区别划分的。
诗源于上古,成熟于《诗经》,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的铺垫,通过初唐盛唐格律的成型,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记住,是格律使得诗达到了顶峰。
很多朋友喜欢说格律限制了诗的发展,让诗走入了死亡。其实没有格律,诗会死得更快。
格律是将诗的一种格式固化,成为上层文学,从某种意上来说,其实是延续了古诗的寿命。宋诗在格律之后,走入说理的境界、孤清高洁,在文学地位上远远超出词牌这种俗艳文体,直到苏轼、辛弃疾出来,词牌才渐渐有了些地位,但是还是无法和诗并肩。
而对于词牌本身而言,在唐初发于民间“曲子词”,经过李白、白居易、温庭筠、冯延巳、李煜这些词人的准备,已经浸润了婉转、艳丽的底色。
有了前期词人的创作和丰富,词牌在宋朝迎来了柳永,苏轼,周邦彦三巨头,他们对词牌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丰富整理。
柳永丰富了词调,发明长调慢词,丰富了写作格式;苏轼开拓了词的内容,万事万物皆可入词,彻底打翻了高级文人鄙视词牌的俗见,让词牌终于登上大雅之堂;周邦彦对词牌格律的精研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词风上,集前人之大成,且避开前人之缺点,同时也形成自己回环曲折的艺术手法。
再加上辛弃疾,李清照,黄庭坚,秦观,张元干,吴文英,姜夔等等优秀词人的大放异彩,终于造就了宋词的辉煌,词牌创作达到顶峰。
正因为诗在唐朝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称“唐诗”。而词牌在宋朝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称“宋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