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孩子有领悟力?
孩子,领悟力,就会如何让孩子有领悟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适度的母爱
母爱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炽热的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的纽带就会断裂,就会形成日后难以填补的心理空间。但是母爱必须适度。失度的母爱只能是溺爱,溺爱的结果势必导致孩子真正自我的丧失,这样的孩子在长时期里只能生活在“借来”的自我身上,日后必定是无能的、脆弱的、难以立足于社会的。
充分的理解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例如他们热衷于游戏,不管父母认可不认可,游戏总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即使是在入学以后,他们也不会离开游戏活动。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游戏横加阻拦,以为孩子越玩心越野,试图束缚其手脚,那么到头来只能造成对孩子童年的剥夺。当然对孩子的游戏进行引导和安排是必要的。什么是充分的理解?充分的理解就是要尽量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情绪……一句话,就是要尽量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表现,抛开父母的主观经验,客观地反映孩子的本来面目。
合理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成就?但是,期望如果脱离孩子本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一律要求他们成“龙”成“凤”,不但不切合实际,而且还会使他们的正常心理严重受挫。而一旦受到挫折或打击,他们便会失去信心,情绪一落千丈。如果这种体验过多,势必就会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具有童心领悟力的父母,对孩子必定会有一定的期望,然而这种期望是合理的,是能够成为激励孩子的力量的。因为这种期望基于实事求是评价孩子能力和照顾孩子需要和兴趣之上,是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灵敏的感受
对童心的领悟力并不能仅停留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上,否则,将仍然是被动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情绪和思想问题。例如他们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难以实现,或者在游戏等各种活动中遇到了某种困难时,情绪就会出现波动,思想就会受到一定的困扰。这种波动和困扰,父母是否能灵敏地予以及时体察和感受,并设法在极其自然的情景中加以帮助解决,就成了童心领悟力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和体现。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但对孩子的情绪和举动缺乏敏感性,不能于细微之处敏感地发现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这实际上是因为父母的心理并没有与孩子的心理真正融为一体,于是孩子就会产生自己不被父母认可、理解的错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意无意地使自己的心理远离父母的心理,父母“暂时”回到童年世界中去的心理就会被孩子推回到成人世界中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取决于基因和环境,提供让孩子能够自由生长的环境,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重要,不要过多的干预和限制,引导孩子去做他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孩子的兴趣是什么,比如画画,舞蹈,数学,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才能起到开发智力,领悟他喜欢的东西,不能死记硬背,强迫学习,我都是给孩子报名他喜欢的兴趣班,没有喜欢的就不报名,我孩子喜欢乐高积木,就报名了积木拼装,现在他成绩是班级前三,镇里作文比赛第一名,平时要和孩子多多聊天,多多默契配合完成一些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就是言传身教,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
因为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你要想复印件好,该怎么做呢,是不是要去改变原件呢
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就给出了答案啦~龙生龙,凤生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呢!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祝我们修行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蒙台梭利教育法,启蒙式教学,不要什么都告诉他,让他看着你怎么做,让他自己动手,如果他遇到什么困难了在旁边提醒他一下,以孩子为主,大人为辅教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