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中写了多少次战争,写的怎么样?
之战,建安,东汉《三国演义》中写了多少次战争,写的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演义》中写了多少次战争,写的怎么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 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武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 定陶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四年(199年) 孙策平江东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 曲阿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 穰城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 官渡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徐州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白马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乌巢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 白狼山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林历山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 渭南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211—214年) 益州之战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 皖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 合肥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十一月 巴西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 汉中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樊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江陵之战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 夷陵之战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 濡须口之战
三国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年) 广陵之战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 南中之战
三国蜀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 诸葛亮攻魏之战
三国吴嘉禾三年至六年(234—237年) 吴平山越之战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 辽东之战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 汉中之战
三国魏嘉平元年(249年) 曲城之战
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 东兴之战
三国魏嘉平五年(253年) 南安、合肥之战
三国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 狄道之战
三国魏甘露元年(蜀延熙十九年256年) 段谷之战
三国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258年) 寿春之战
三国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263年) 魏灭蜀之战
三国魏景元五年(264年) 永安之战
三国吴凤凰元年(晋泰始八年,272年) 西陵之战
写的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我是写完了。[捂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大小战争二百多次,人物四百多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不读三国,少不读西游。
三国就是通过战争来刻画人物的,通过战争来推动情节,这是和很多小说不一样的地方。
战争场次大大小小无数场,贯穿全文,战争本身描写,反而不是重点,这也让三国成为经典,古今中外,把三国当做非一般的作品研读。
三国作眼于政治力量的关系刻画,战争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战争整个过程中的策略运用,影响战争的要素及如何影响各个要素从而改变战争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就各自突出并深刻起来。
比如关羽:关羽从出场,一场争斗引出桃园结义,而之后,则通过剿灭黄巢动乱让其站上历史舞台,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关羽请战,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刻画其英勇形象,关羽投奔曹操,通过袁绍之战,又过关斩将寻兄长,刻画关羽忠义。等等。
三国是以战写人,以人论战,有着非常实用的价值,从而在很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中有十次规模比较大的战争1北方统一战
曹操统一北方之战,是指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7年,是曹魏的立国之战,并为后来西晋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江东统一战江东统一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的一场战争,发生於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建安元年(196年)。发生原因为袁术多次失信於孙策,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方向,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藉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孙策最后把在江东的诸割据势力消灭,成功统一江东,为日后孙权建立东吴作了基础。3、西川统一战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刘备北至葭萌,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刘备依庞统提出的计谋,召白水军的杨怀到来并将其斩杀,吞并其部队。派黄忠、卓膺率军南下进攻刘璋,占领涪城。建安十八年(213年), 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在涪阻击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吴懿投降。刘璋又派李严、费观统帅绵竹诸军阻击刘备,李严率众投降。刘备军力益强,分军平定各县。同时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军入蜀。张任、刘循退守雒城,刘备率军进攻,张任出击,被刘备军斩杀,刘循遂坚守不出,庞统率军攻打雒城时为流矢所中战死城下。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时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至此刘备一统西川。4、官渡之战官渡一战决定了北方的归属权,参战双方分别是兵精粮足的袁绍和知人善任的曹操,这场大战发生于公元200年,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大型战役。曹操的雄才伟略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大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曹操大获全胜,自此之后,曹操开始统一北方。5、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6、潼关之战潼关大战是曹操向西进军时遭遇西凉抵抗的一场战争,当时曹操在南方战败,为了解决西凉这个后顾之忧,他带领大军西征,在潼关一带与马超、韩遂展开激战。后来双方僵持不下,曹操用离间计取胜,此后,曹魏政权压制关中,北方基本稳定。7、合肥之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