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宋为什么经济实力强大还是灭亡了?
宋朝,北宋,军队大宋为什么经济实力强大还是灭亡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宋的灭亡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冗兵,冗官,冗费问题造成大宋“积弱”祸根
冗官问题
主要是养兵政策造成的,大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破产农民铤而走险造反,每逢荒年便把成百上千人编为禁军或湘军,导致大量兵士长期无事可做,游手好闲,军队素质低下,另外大宋为了避免发生唐朝蕃镇割据的局面,将士兵的管理权和领导权相分离,只在战时才会让将领带兵打仗,导致将不识兵,兵不了解将军;将士兵主要集中在中央地区,战时派遣至地方,导致官兵不了解当地情况
冗官问题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用了一系列分割各级官僚机构及其权力的制度
冗费问题
1.宋代对官吏和军士的待遇优厚,支出已经很大,再加上冗官和冗兵问题,使得财政支出猛增
2.对外妥协,每年输出巨额“岁币”
二,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加深,著名的有北宋年间宋江,方腊起义,南宋年间钟相、杨么起义
三,政治腐朽黑暗,官僚、宦官当政,著名的有秦桧,贾似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述宋朝为什么灭亡可以分两段,也就是北宋和南宋分别怎么灭亡的。
关于北宋灭亡的原因,可直接定位1004年——澶渊之盟。分析清楚澶渊之盟的影响,就搞懂了北宋的兴衰。
1004年,宋辽双方在澶州缔结合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学术界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一直众说纷坛。一种认为,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另一种意见认为,澶渊之盟是宋辽灵活处理双边关系的一个成功范例,合约的缔结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要求。就结果而言,此合约缔结后双方维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但正是如此,北宋丧失锐气进取之心,大大滋长了统治阶级的苟安情绪,造成一系列危机出现,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可以说以北宋的经济实力,如果有诸葛亮北伐的雄心,一定可以收复幽云失地。主流观点认为,自从幽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华北很难收复了。但是对北宋而言,问题的关键是朝廷其实根本不愿意收复幽云十六州!如果收复回宋朝手中,还要投入人力物力发展,且随时面临辽的攻击,得不偿失。当时经济中心南移已经完全实现,北方连年战乱已是破败不堪。
关于南宋的灭亡,实质上是纯正的被武力灭国。蒙哥当年的军队横扫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家几年就被灭国,而南宋却支撑了46年!武将有岳飞、韩世忠等,文臣有虞允文、辛弃疾、陆游等,皆是名臣良将统兵。并且南宋可以说是举国反抗了,崖山海战数十万军民殉国……
历史的叹息:以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如果南宋不被灭亡,文化没有产生断层……那华夏文明将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是内忧外患,二是没有天险及强有力的据点可以阻止游牧民族的侵扰,三是人心不齐,官民没有统一战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富强富强,但富并不等于强。国虽富,但执政者淫乐奢靡,军人没有血性,整个国家重商轻武,从上到下歌舞升平,再富又有何用。蒙古人的铁蹄飞来,堂堂大宋立刻土崩瓦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建立以来赵匡胤便吸取唐朝晚期各节度使拥兵自重,祸乱朝廷,政权更替频繁之弊端,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方式逐渐削弱了武将的掌兵之权,同时,加强了文官集团作用,使宋朝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另一种弊政,造成将不识兵,兵也不识将的结果,如此以来,虽然武将无法控制军队,但是其恶果军队战斗力大大减弱,同时,当时由于武将地位的下降,社会也形成了“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风气,兵员的质量也大打折扣,社会上的地皮无聊大量混入军队,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而由于石敬瑭把宋北部的地理屏障燕云十六州送于了辽国,造成了北宋都城开封以北几乎无险可守的尴尬局面,宋朝第二任皇帝太宗赵光义虽极力想收回北燕云十六州,但是两次攻辽都以战败告终,从此对辽采取守势。由此便形成了宋虽经济实力强大,但缺乏尚武精神,开拓实力,終无法避免灭亡的命运。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光是经济实力的强大还必须有军事实力强大才可谓强大。
上一篇:许昌出租司机营运途中发病倒下,乘客却一走了之,两小时后才被人发现,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