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宋为什么经济实力强大还是灭亡了?
宋朝,北宋,军队大宋为什么经济实力强大还是灭亡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钦宗派神棍对敌
要说皇帝也未必都得懂军事及外交,可是如果你不懂,就不能尸位素餐,得学会分权用人、委任责成,比如刘邦就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是自从宋太祖以武将之身篡权得国之后,宋朝皇帝就将兵权与相权看成了自己的命根子,说什么也不肯轻易给人,非要牵制众臣,自己独揽决策大权。偏偏宋帝在军事上又没那两把刷子,所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最终落得一个亡国贱俘的可悲下场,只可惜苦了与他们陪葬的大宋百姓。
初汉三杰
其实,宋朝也有一个聪明一点的皇帝,那就是宋仁宗,他知道自己无能,就声称“王与士夫夫共治天下”,既敢于将帝王权柄分于下属,经讨论得到共识后执行政事,又敢于权用人以避免做事扯皮。比如,他任用了狄青做军事统帅,不掣肘、不置监军,充分发挥统帅的调度权职,终于赢得了平定广西叛乱的重要功绩。所以,史书评价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皇帝)”。只可惜后来,王安石变法,一味加强集权,经过一系列党争,分裂了北宋社会,使得相权与君权最终脱离了有效制约。终于,北宋在愚蠢的宋徽宗父子带领下奔向了万丈深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宋王朝,疆域不大,但是经济水平高,百姓生活好,文化盛世,商业发达,科技领先。三百年的繁华让我们后人对宋朝的覆灭感慨和惋惜。
从文化上看,如果把宋朝当做一个人来看待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比较文弱一点。原因就在于宋朝皇帝一向对武将戒心甚重。文官比武将的级别高,军事上是以文统武,每个朝代普遍存在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在军事上有擅守不擅攻的特点,喜欢以签订和约的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安定局面,过于计较实际利益的得失而忽略了军事方面的胜利对提升国家和民族的尚武精神的价值。大宋就是一个富有文人气质的富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家财万贯,生活富足,可惜手无缚鸡之力,容易被野蛮人打得鼻青脸肿。
宋朝的文臣权势过大是其灭亡的深层次原因。我们想想那个不世出的军事奇才狄青就明白了。刚刚打了几个大胜仗就被朝廷里的文臣忌惮了,稍微敲打了几下,没多长时间竟然被吓死了。我们再想想岳飞之死,就能明白那个让军人齿冷心寒的无望的政治环境了。
有人说宋朝文臣权势过大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弊端造成的。我看未必。宋政权能绵延三百年,与这个“杯酒释兵权”举措关系极大。唐朝后期三百余年的混乱局面都是由于军阀割据造成的。宋太祖立国之初,为了稳定政权,必须这样做,只是由于后来的继任者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改革。
另外我觉得,大宋的灭亡恰恰因为它的繁荣昌盛。金朝和蒙古在这方面是比不了宋朝的,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太强盛了。经济水平高有什么用,百姓生活好有什么用,文化盛世能抵抗得了马蹄的践踏吗,商业再发达有锋利的刀刃厉害吗?科技再领先也没有军事力量领先更能避免亡国灭种。正是这些因素让大宋朝野留恋纸迷酒醉的生活,安心于酒肆茶馆间吟风弄月。当面对异族入侵,才发现刀枪生锈了,战马也像大宋的老百姓一样,不思进取,无力前进了。
总结起来说,宋朝的灭亡是由于朝廷文武势力失衡造成的。另外就是文化强国很难与军事强国相抗衡。比如战国时期的齐秦之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北宋为什么经济实力强大最终还是灭亡?首先我们看看北宋到底有多强大。
北宋时期,全国人口约7000~8000万,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1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40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有汴京、临安、长安、洛阳和南京5个,城市化率达到30%。经济空前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实现了富国的目标。据记载,宋朝的年均财政收入为8000万贯钱以上(当时1两白银=1贯铜钱),这是我国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法比拟的。为减轻携带现钱的负担,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我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火药都是在宋朝发明的;各种矿产大量开采,冶炼技术蓬勃发展,有色金属得到广泛使用;一大批世界首创性的制造厂,如造船厂、造纸厂、火器厂、印刷厂、织布厂等相继问世。航海、造船、医药、工艺、瓷器、农技、丝绸工艺等遥遥领先于世界。
宋代还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广州、杭州、明州、温州、泉州、密州、华亭海各设市舶司门,管理海外贸易。
与中国通商的有占城、真蜡、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
“富国强兵”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富裕的宋朝,似乎也没有忘记对国防的投入。宋朝每年国防开支极为庞大,和平时代为2000万贯钱,战时达到3000万贯钱以上。凭借高昂的军费开支,常年养备着装备精良的过百万的军队,还拥有一大批如宗泽、岳飞、韩世忠、文天祥等甘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将领。
然而,就是这么个富饶、军费开销庞大的国家,竟然屡屡败于那些人口不过几百万人的异族,最后亡国。这到底是为什么?翻阅历史,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社会经济越发展,物质越丰富,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人们的私心惰性就会越发强烈,贪图享受、精神颓废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华景象,千年后仍让世人惊叹不已。宋朝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国难来临时,他们和精英阶层一样,依然是享乐至上。“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就是那种无视国难、“醉生梦死”的真实写照!
上一篇:许昌出租司机营运途中发病倒下,乘客却一走了之,两小时后才被人发现,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