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封建王朝为何以孝治天下?
孝道,天下,父母封建王朝为何以孝治天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百善孝为先”,古人治国按照礼记的说法:“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即孝,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古人教育的根本。
古代科技没有那么先进,治理国家不可能完全按照权力架构控制管理老百姓,而且古人也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所以要想国家安定,必须民心安定,要想民心安定必须人心有所依。人心的依靠在哪里?我们不用宗教也不用强权,更不用说教,用人情。人情感最淳朴、最难以割舍的必然是父母子女之情。这是人人都有的本心,不虚太多说教,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父母子女乃至祖宗子孙是一个整体,有这样的文化体系,又怎么会民风不淳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这个空间在三界的有色界之中,都是被情所充满着、控制着。父母亲情是最基本的情,因为有血缘的关联传承。孝敬父母是忠实这个亲情的基本表现,推而广之,如果一个生命连这个最基本的亲情都达不到的话,它怎么能够做到忠于君国忠于道义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中国人一向看重孝道,就是人与人交往,知道对方不孝,那肯定会对他(她)心生厌恶。而且自古以来就有祭祀先人保佑后人一说,古人也会寻求先人庇护,相应的也要敬先人,故去的先人都要敬,何况自己的父母呢。宗教也有相应的观点,佛在哪里,佛就在你家里,父母就是你的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顺君王先从父母说起……
简单的说,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你能指望他孝顺你这个君王?这就是为啥很多人交友,选择朋友的时候,都找那些对家人的好的人,因为一个人连亲情都没有了,对一个外人他什么心思都做得出来。
巩固王权地位的方式之一
古代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他们往往在建立初期会以鬼神为榜样来昭示天下,“我是神的儿子,神让我来统治你们的,如果你们不听我的命令,就是违反了神的旨意,会遭受神的报应”,很多黎民百姓因为没有“科学”,读书不多,难以解释自然现象,他认为人间有皇上,天上肯定就有玉皇,人间和天上的机构设置都是相统一的。这就给皇家“君权神授”奠定了基础。作为皇家也不能老是用怪神乱力来通知和压迫百姓,于是就开始给你打亲情牌,用伦理道德来约束你。
孝顺先从孝敬家长开始
先从孝敬家长说起,古代家庭观念很强,大家都在一个族群,一个姓氏,一个祠堂。你表现好了,大家都会给你歌功颂德,如果你表现不好,那你就臭名远扬,想回家都难,所以农村会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这并不意味着农村的治安就一定好,这也就是后来为啥很多地方农村也有城墙的原因,为了大家的安全必须建立群防设施,抵御外来侵犯。当一个村子能够按照伦理道德的标准来约束后,国家的道德体系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用孝道约束人的行为
所以就出现了一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学说,以此来约束大家的行为,建立自己的道德体系。必定国天下,其实就是帝王自己一家说了算,法律在帝王时期也只是一纸空文罢了,所以道德标准就高于法律,成为治国理政的首选,儒家学说也就成为了传承千年经久不衰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说:“中国是集家而成国。”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家族为基础的,整个社会伦理也是家庭伦理的拔高与扩展,孔子弟子“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见,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姐妹的悌,这两者是传统道德的根本,而二者相比,显然孝更为重要。
既然“集家成国”,那么,君自然相当于父,从“孝”转变成“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王朝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一方面宣扬父为子纲,通过子女对父母的不分对错的绝对服从,从而引导臣民不分对错的对君主的绝对服从,进而巩固皇权统治;另一方面,以孝的名义,将社会养老的责任完全推给子女个人,本来一个人年轻时候从事劳动生产除了养活自己和家庭之外,也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如:上缴赋税和服徭役等,当他老了之后,应由子女和国家共同负担,现在以孝道之名将两者的责任完全推给老百姓个人(当然子女的赡养之责不能排除),大大减轻了封建统治者的负担,他们当然要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了!
上一篇:突然夫妻之间不想待的时间长了,在一起一见就烦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