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自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子孙,父母,都是子若强于我,要钱做什么;自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林则徐先生在如何培养子孙这个问题值得人深思:子孙如果象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给他,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也没有必要留钱给他。
林则徐先生在留财富给子孙问题上:“一个没必要或一个也没必要。”尖锐地启迪我们在培养子孙的问题上,“钱”不是万能的,那么留给子孙该是什么呢?
我讲一实例:“也是我们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讲的是我们当地一个很有钱的陈姓财主,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方圆百里店铺林立。而且这个陈姓财主平日因乐善好施,经常施舍穷苦佃农乡亲,当地百姓都很敬重这位财主。但不尽人意的是这位财主生了一个烂崽,好逸恶劳,不学无术,成天嫖赌成性,最后财主死了,财主的烂崽挥钱如土,用石锅煮鱼苗吃,整天花天酒地,不到二年将老财主的家业败得一干净,这个烂崽真名叫陈细货。”
从林则徐先生的钱与子孙见解和这个“陈细货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培养后代的大事上要从小注重教育方面着手。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上辈人要用钱给后一代铺前程,让他们从小接受小教直至高等教育,让他们既有理想,有真才实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那么,这条用钱铺的路才是长远的光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静心,静能生慧,智者无忧,计较是疼,比较是痛,淡然是福。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心,尽人事而顺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物质,名利到头一切皆浮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于受中华五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亲,唯恐子孙以后生活不好。就拼命的挣钱,省吃俭用存点钱留给子孙用。这样做对平民百姓来说,认为这样做才对得起子孙。否者就对不起子孙。除不知子孙自有子孙福。你那样做会把子孙培养成懒惰,丧失斗志,坐吃山空最后还是穷困潦倒。
要使孩子真正的幸福的过一生。除了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外。还要教会子孙如何才能挣到金山银山的方法和能力,如何理财,等各方面的生活技能。不是留给子孙金山银山就万事大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财力
需合理按排
育儿趁早
率先垂范
根植善良
启迪智慧
养成良好习惯
上名校
求名师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确立终身学习思想
全面培养
完全可以
不为名次而学
不为学历而学
不为分数而学
只是为了成才成人而学
激发潜力
善于学习
出类拔萃
勇于发展
这一切需要雄厚财力的支撑
子学成后
服务社会
创立事业
家族资源及时跟进
锦上添花
如虎添翼
故,子若强于我
有钱助其更强
子若败家
钱交于专业资金管理机构管理
给点孩子身活费
不冻不饿即可
倘若子知收敛
可稍微增点费用
若浪子回头
再加钱助力
故,钱非唯一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凌远长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若强我。要钱做什么。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过份绝对了点。
父母与子的关系是血脉相连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血浓于水。
子女有用也好。无用也吧。父母的钱财不管是多是少。都是会留给子女的。
养儿防老。父母养了子女的少。子女就要等父母老了的一天。生病细痛了。作为子女就要尽全力去照顾好父母。
而父母的财产或多或少都是留给子女的。难不成还会扔掉?
天下的父母都是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都是希望子女成龙成风。也会一生去辛苦辛劳辅佐和帮助子女。
子女过的好。父母就会放心和开心。子女过的不好。父母就会操心和痛心。这是很正常的道理。
父母的财产都是心甘情愿留给子女的。
上一篇:背诗不忘的秘诀有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