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农村现在以老年人为主了,但是为什么并没有感觉粮食生产减少?
粮食,都是,农村有人说农村现在以老年人为主了,但是为什么并没有感觉粮食生产减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每日粮油来看,一是科技的推动,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
先说科技的推动,从解放初期我国小麦亩产基本在三四百斤,到了上世纪90年底,一亩小麦能达到七八百斤,再到现在,我们看到一亩小麦正常年景应该在1000斤左右,这和我国的育种、农资生产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还有机械化的大力推广、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种植技术的改进等,都和我们的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再说生产方式,我国的农业生产经历了合作社、包产到户,再到现在的土地流转,这背后是在科技的推动下,生产模式也出现了质的变化,现代农业更强调规模化种植。
此外,以前我国的荒地,以及杂粮作物繁多,这些年更多的土地在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因此,粮食产量逐年攀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因为,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这就出现了劳力过剩的问题。过去叫抢秋夺麦,全力以赴连轴转,大秋得个数月,麦收得十天半月才能收尾,把人还累个臭死。现在打个电话,机器一响,粮食进仓,地里净光,连收带种,麦不过十天,秋不过半月,就万事大吉了,有半劳力就解决问题,平时的田间管理也然。机械化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脸朝黄土背朝天、人海战术等落后生产方式已被机械替代,这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先决条件。其次,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优良品种率,几乎百分之百,地膜覆盖,化控,除草剂,免耕,节水等农业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这使得粮食产量成倍增长。
这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今天老人种地粮食增产。令人吃惊,但又不足为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看什么地方,我们这少一半,很多没到户荒废,没法机耕,靠人力化不来,粮食价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感觉,粮食又没有过镑,反正大部分到市埸上买,国内没有有进口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常看到有人说土地荒了,没人种。应该是山区丘陵地区,小块地,旱不能浇涝无法排的‘死地’吧。的确,在当今种地薄利的年代,那样的地是没有人愿意种的。
现在农村农村是老人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年轻些的,只要不是村官,不在老家做点生意。能出去打工的人,没有愿意留在农村老家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有的人常年在外打工,他的承包土地咋办呢?我的老家是平原,我也是常年在外打工。老家农村的地是没有荒废的。
现在平原种地可以说相对省心省力。机器耕地、施肥、播种、无人打药(或专门有人代打药)机器收获、直接卖掉。就是浇水时麻烦点。只要不是过于年迈老人,管理几亩,种植小麦玉米轮作的传统作物,还是挺省心的。虽然算下来一亩地纯收入不几个钱。可是,呆在家里闲着多少挣点钱,总比一点不挣好吧。所以,年轻人虽然出去打工,但老家农村的土地并没有荒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现在都是机器化,只要人看着就可以啊。而且还有很多承包田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直以来网络上关于农村没有人种地了、土地荒废了的信息、文章是比较多的。所以,给人产生的影响就是感觉粮食肯定会减产,未来粮食产量下降,让人产生担忧。
这可能只是一个错误的引导,或者说是一个误导,土地抛荒,年轻一代农民不愿意种地的情况确实存在。在一些农村田地以山地为主,地势也不平坦,机械化水平几乎为零,种地的效率差,收益低。于是,农村的年轻人开始大量的外出务工。
但是在我们的粮食主产区,这些地方大都以平原为主,而且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生产效率好、产量高,这些地区的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80%以上,而且粮食的商品化率在全国较高,支撑着全国大部分的粮食需求。
粮食的主要产地在哪里?
上一篇:头条过黄V都有哪些途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