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正确评价刘邦的人品?
刘邦,项羽,人品如何正确评价刘邦的人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正确评价刘邦的人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祖邦哥,海纳百川,知人善任。群雄逐鹿中原,最后邦哥一统华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作为一个崛起于草根的帝王,个人认为不能以看待寻常人的眼光去评判他的所作所为,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刘邦人品的认识。
一是仗义。刘邦早年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就是一个交游广阔的人,上至县里的官吏,下至村里的泼皮无赖,刘邦都能和他们相处的很融洽,为人也比较仗义,深受身边人的推崇,这些人很多都成了刘邦后来打天下的重要助力。自古豪杰多重义,如果刘邦不能坦诚相待,众人如果不是义气相投,没有这段岁月打下的坚实基础,那么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无数的传奇故事。
二是智谋。厚黑学中极度推崇刘邦,认为刘邦是脸厚心黑的典范。我个人认为这样概括不够全面。刘邦是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如果不是生在乱世,刘邦可能就是在乡里与朋友们喝酒吃肉、浑浑噩噩的走完他的一生,但是秦末风起云涌,给了刘邦施展自己的舞台,说刘邦智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识人用人在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刘邦对每个人的把握与运用都可谓达到极致,形形色色的人在刘邦给他们设计的舞台上实在华丽的表演,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二是把握时机,无论是一开始的斩白蛇起义、蜗居芒砀山还是后来偷袭长安,先入关中着王,刘邦充分把握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最终实现人生的华丽逆转。三是应变能力。关于刘邦急智应变的故事有很多,流传最广的就是韩信在在讨封假齐王的时候,原本怒火中烧的情况下被张良提醒后瞬间转变口风并封韩信为齐王,从而换来了韩信的以死相报。
三是自私。不可否认,刘邦是一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他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在荥阳战败后为方便逃亡而将子女踢下马车的故事。刘邦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我如果都在了,那么他的这些妻妾子女也不可能在乱世生存,所以存人先存己,自己才是他刘家需要倚仗的参天大树,除此以外皆可舍弃。
我个人是比较信服刘邦的,说他无赖、自私、狡诈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在那样一个人吃人的诸侯混战的年代,这些性格品质无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乱世之中就必须要遵守乱世的游戏规则,我始终认为生存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其他的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出生草根,从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长或邮政所长)到当上皇帝,非一般人可比,对其人品的评价也不能以常人的标准。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行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人会说细节决定成败,打个比方,如果把成事当做制造一台机器,机器的每个零件需要密切配合,丝毫不能差。这就相当于各成员的分工合作,必须按部就班。而作为利用这台机器的主人,机器只是工具而已,工具好不好不是重点,重点是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工具是否愿为其所用。这就不难理解刘邦在行事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第二,规则都是人制定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人品,是按世人的处世规则为准。而对于掌握规则的皇帝来说,完全超脱了这个范畴。封建极权的最大特征就是一切皇帝说了算。如果当时刘邦未能做上皇帝,他可能会贬得一无是处,但没有如果。说明万事以成败论英雄,只有成功者才有话语权。这句话到现在也一样受用。当然,皇帝之上就是天最大。对刘邦人品的评价,归结到最后就是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天意。天意看似虚,实则实。所谓实,就是行事要能够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为什么说成事必须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这个道理。具体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同理,适应环境,做好自己就够了,至于人品如何,有时并不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记·楚汉之际月表》云:“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秩比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起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王迹”也就是王者的事业。而“王”按照先秦两汉时代的概念,则是“天下所归往也”(《说文解字》)的高尚称谓。《传》指《论语》。在司马迁的笔下,刘邦是一个“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功德双全的“大圣”。
但时间进入到20世纪后,刘邦逐渐被学者们“污名化”,成为了一个“专门放刁撒赖”“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的流氓!加上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传播,刘邦身上的“流氓”“无赖”标签再也无法消除和洗白。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流氓皇帝”,阴险狡诈的代名词之一。
作为皇帝,用世俗价值的道德去评判,本身就有失偏颇,现实世界里,能够成就功业的人物,他们都具备一些道德规则里不能够接受素质,这些素质很大程度上也是解决常人不能解决的困难的重要因素。
抛开刘邦建功立业以及成为皇帝后在政治上面的所为,单纯从人品考察,其实我们会发现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人性的开国皇帝。
刘邦的心地很宽厚。《史记·高祖本纪》云:“仁而爱人,喜施,意裕如也,常有大度。”早年在王媪、武负的酒馆里喝酒,常常会付给酒家几倍的酒钱。进关中后不杀归降的秦王子婴;与百姓约法,只有三章。秦地百姓闻讯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但是,刘邦下令,不得接受。这使得百姓更加喜欢他,“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上一篇:去斑有哪些好的祛斑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