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烈士墓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烈士,烈士墓,白求恩烈士墓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烈士墓指专为曾创造过英雄事迹的革命烈士或一些对国家有意义的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因其他原因逝世的(不包括病死)修建的墓。比较著名的烈士墓有: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雨花台烈士陵园等。
,长沙杨开慧烈士墓
杨开慧墓
杨开慧(1901~1930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毛泽东夫人,1930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墓地坐西北朝东南,墓冢前有花岗岩石台阶,墓前有杨开慧汉白玉塑像,墓顶由磨光汉白玉安砌成长方体,长2,宽1,高8,墓穴为混凝土结构,墓碑体由红砖安砌,磨光全黑大理石砌面,碑面用金色字体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著名词篇。墓地广场为花岗岩条石铺面,整洁美观,周围苍松挺拔,兰桂馥郁。
杨开慧生平
杨开慧,名霞,字云锦,汉族,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独女。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时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及其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按照党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后更名为开慧乡)开展地下斗争。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位于现今长沙市芙蓉路浏城桥识字岭处,有其纪念石像),年仅29。
东征烈士墓
东征阵亡烈士墓位于广州市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墓园依山建筑,在纪念坊后为石砌墓道,凉亭、墓冢,最后是纪功坊成一轴线,南高北低,前临珠江,气势雄伟,连同军校入伍生和学生的墓群等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1924一1925年,黄埔军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烟明,平定滇桂杨希闵、刘震寰军阀叛乱,“六二三”沙基反帝示威游行,前仆后继,屡建奇勋,对统一广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12月,军校在万松岭修建大型墓园,安葬各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师生。1926年由校长蒋中正主持墓园落成典礼。
纪念坊矗立江边,1928年建成,坊高约10米、宽约47米,全部用长方形花岗石砌成,正面开有 3个大石拱门,中门较大,坊上石额的篆文“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为蒋中正题书,周围镌刻棕色陶瓷花边,棕色琉璃瓦顶,庄严美观。进入纪念坊,是依山势用花岗石铺成的宽敞墓道。墓道两侧,遍植常绿乔木,各建1座绿色琉璃瓦顶凉亭。烈士墓冢成正方形,高1.85米,四边各有宽约31米,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四周绕有铁枝栏杆,碑亭在正中建石碑高约3.4米,中刻“东江阵亡烈士墓”7个大字。墓冢前面有l座水磨石米的长方型大拜桌。墓后有城楼式纪功坊,全为花岗石砌成,高约10、宽14.4米,坊上刻有“东江阵亡纪功坊”,款署“民国十五年八月张仁杰敬题"。坊内两侧分别有楼梯可拾步而登,坊内的石壁上镶嵌有《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纪念碑》、《陆军中将刘君墓碑》和《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原为1928年刻建,“文化革命”期间被砸毁,现碑石为1984年据原碑拓本重刻。题名碑上有烈士姓名、职务,共238人(收录不全,在各役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师生共517人)。纪功坊后原为军校入伍生和学生墓“文化革命”期间亦遭破坏,1984年重建。
烈士墓园的两翼还有墓家,东翼为蔡光举烈士墓,面积约42平方米,墓四周有钢筋水泥栏杆,并以铁链环绕。石碑高约4米,正面刻楷书“蔡光举烈士墓”,款署“民国十五年八月”、“谭延�敬题”(部分文字被凿毁)。蔡光举,贵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任营党代表,在淡水之役牺牲。西翼为军校出身的国民党少将17人合葬墓。“文化革命”期间被砸,1988年修复。
东征阵亡烈士墓有“小黄花岗”之称。196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和1988年省人民政府曾先后拨款修葺。
重庆烈士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成为重庆人民怀念烈士的圣地。
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麓,系国民党政府时期“国民党军事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总部、电台、监狱所在地。二战后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歌乐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展览馆于1954年修建,1984年改名。
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是关押和杀害革命志士的人间地狱。“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被囚禁于此,著名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等均在这里惨遭杀害。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如今,每年有上百万游人来此参观、悼念烈士英灵。
代表人物:江姐、小萝卜头
交通:歌乐山烈士陵园每日8:30~17:00开放。乘215、217、221、801、467、808、821、201.210.467路公共汽车可达。
董存瑞烈士墓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始建,后几次扩建,现占地7.1万平方米。陵园是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仿古建筑。
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隆化县委、县人委为纪念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而始建。1955年正式施工,当年完成三项工程:大门、纪念碑、烈士墓。经1960年,1967年,1975年几次扩建,初步形成纪念体系。
1987年,重建烈士纪念碑,1991年重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现董存瑞烈士陵园占地71000平方米,有10项纪念建筑形式基本为具有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的仿古建筑。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式。在长396米的中央主轴线上,坐北面南,大门、牌楼、董存瑞烈士铜像、存瑞纪念碑和存瑞烈士墓以序坐落在其中。大门由中高侧低的四根白色方柱组成,中间横额上是萧克将军为陵园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陵园”7个大字笔姿跌宕,苍劲浑厚。仿古式牌楼侧后47米,是座于两条副轴线上的董存瑞烈士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两亭后平行延伸50米处为相对的蓝顶白体的董存瑞烈士纪念馆。在董存瑞纪念馆一层正厅长30米的琉璃瓦檐上部,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
上一篇:赵自杨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