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厚照到底怎么样?
皇帝,正德,他的朱厚照到底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辛未,出关,幸宣府,命谷大用守关,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决城武。壬辰,如阳和,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癸丑,敕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统六师,肃清边境,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明史·武宗纪》
朱厚照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那种犹如孩子般沉迷于扮演“过家家”和“身份扮演”的兴趣,自降身份,放在皇帝不当,反而当起了自己的臣子。所以制度在他眼里成为毫无约束力的东西,也是毫无威严可说的条条框框。虽然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朱厚照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制度的束缚,但这是荒谬的,因为他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这决定了他是制度的守护者,而不是制度的挑战者。
当然,我们不能说皇帝无法有自己的坚持,像嘉靖皇帝坚持要尊自己的父母为父母,而是小宗并大宗以后,反过来称自己的父母为叔父叔母,这是在维护他和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但是朱厚照这种“过家家”式的游戏完全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玩乐之心,这就是任性了。
蒙古小王子伯颜来犯,朱厚照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终于能够驰骋沙场,像他的祖宗朱元璋和朱棣一样建功立业了。所以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持用“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御驾亲征,结果所谓的“应州大捷”实在是场吹捧过度的笑话。
要是朱厚照在这场摩擦中不幸被俘或战死,恐怕大明朝又将面临第二次“土木堡之变”了。
二放宁王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宁王朱宸濠谋反,这又给了朱厚照一次离开京城的机会。实际上在此之前,朱厚照就因为想离开京城和大臣们发生了一次冲突,这年二月,他下诏说:
己丑,帝自加太师,谕礼部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巡两畿、山东,祀神祈福,其具仪以闻。”
所谓的“朱寿”就是他自己了。
当时大臣都站出来反对,结果被廷杖的廷杖,被杀的被杀,下狱的下狱,整个大明朝堂如同儿戏,大臣生命如同草芥。
三月癸丑,以谏巡幸,下兵部郎中黄巩六人于锦衣卫狱,跪修撰舒芬百有七人于午门五日。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自刃以谏,卫士夺刃,得不死,鞫治,杖杀之。乙卯,下寺正周叙、行人司副余廷瓒、主事林大辂三十三人于锦衣卫狱。戊午,杖舒芬等百有七人于阙下。
结果朱厚照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这其中不是朱厚照的胜利,而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君主集权得到强化以后皇权至上的胜利。宋代的时候,宋神宗想要杀死一个漕官,结果遭到宰相蔡确和门下侍郎章惇的反对,想要流放,却被说“士可杀,不可辱”,最后宋神宗非常不快的说“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想来朱厚照能够如此随心所欲,无非是制度帮助了他。
他以讨伐宁王的名义离开北京,结果连半路都没有走到,那位“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已经在鄱阳湖击败宁王,平定了叛乱。朱厚照得知消息后,采取了“王守仁捷奏至,秘不发”的手段把捷报压了下去,继续一边游山玩水的向南游行。
所谓游行无非就是看看山水,随便临幸民间女子。一直玩到十二月份,王阳明早在八月的时候就把宁王送来了,但是他就是坚持不受俘,最后王阳明只好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重新上奏捷报,朱厚照才同意受俘。但这毕竟只是假的,所以朱厚照还想把宁王放回去,由自己重新来抓。
他的任性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了。
总评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朱厚照这个人就是一个心智不成熟,沉迷于“过家家”,又荒淫好色的帝王。而那些被视为“个性”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迷惑我们对他的考察,但仔细思考,假如你是 这么一位皇帝的臣子,恐怕多半不会认为这是“个性”,而是“任性”了吧?
他在位期间,“八虎”太监以刘瑾为首为非作歹,祸乱朝政,值得一提的是王阳明就是因为得罪了刘瑾,所以被贬到了贵州龙场驿。走到半路的时候,王阳明还被刘瑾派来的杀手追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跳进水里,伪装自尽,这才躲过一劫。
而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以后,明武宗没有采取任何的表示,因为这些都是“大将军朱寿”的功劳,王阳明看起来反而像是多管闲事了。这些荒谬的用人手段,以及虚荣,心智的不成熟,我不知道这样一位皇帝有何可以洗白的地方?
如今我们只能凭借历史留下的冰冷的文字去了解这么一位皇帝,但任何的惊心动魄,荒诞离奇一旦用文字描述出来,都会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那种现实场景中的荒谬、愚昧和荒唐,文字恐怕并不能够展现出来。
相信任何一个国家出现这样任性、心智不成熟的皇帝都是一场灾难,任何人民被这样一个皇帝领导着,他们的生活都不会有任何起色,反而会因为出现这样一位昏聩的皇帝背负上沉重的生活负担。他经常派人到民间索求美女,以至于“民间汹汹,有女家,掠寡男配偶,一夕殆尽。”
说来有个笑话,说的是浙江钱塘发生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刀刀致命,钱塘的县令却判定死者是自杀而死。刑部驳回重审以后,杭州府依然以自杀的结果上报刑部,刑部驳回并呈送大理寺(最高法院)复审,最后这个案子直接送到明武宗朱厚照的御桌上。
朱厚照了解案情以后,愤怒的说:“岂有身中五刀自毙者?欲将朕比晋惠乎?”
这里的晋惠就是指西晋朝的白痴皇帝晋惠帝,他有句经典名言叫做“何不食肉糜”,说的就是他了。晋惠帝被誉为白痴皇帝,多半可能是某个疾病导致智力没有发育成熟,朱厚照是一个正常人,按照常理,自然没有自杀者自捅五刀的道理。
所以朱厚照要求重审,最后查出来凶手是县令的侄子。
有些人把这件事拿来当成朱厚照能力的体现,反而让人更觉好笑,拿朱厚照来和晋惠帝相比,无疑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乌鸦里面找凤凰”了,不可谓让人觉得好笑。
亲,点赞是一种美德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引言:
公元1519年,身处南昌的江西巡抚王守仁眉头紧锁,按理说,宁王之乱已经被自己平定了,应该是好事啊,可王守仁看着刚刚接到的圣旨,除了有些可笑,还有些犯难。只见那圣旨中写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宁王背反朝廷,罪无可恕,朕特命威武大将军朱寿带领天兵南下,着令江西巡抚王守仁从旁协助,钦此!”乍一看那圣旨,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可如果笔者告诉你,那圣旨中的“威武大将军朱寿”就是当朝正德皇帝,是不是有点让人大跌眼镜?皇帝要亲自南下平叛,可这叛乱已经被自己平了,这就等于打了皇帝的脸,一代大家王守仁此刻也犯了难。
上一篇:为什么郑惟桐被称为象棋布局专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